
幢
‘幢’是釋教道場的嚴飾之具。梵語‘馱縛若’、或‘計都’;翻成我國語文,叫做‘寶幢’、‘天幢’。‘幢’是歸于‘旗’類的一種。在法華經第五‘別離積德行善品’、和觀無量壽經里,都曾提及‘幢幡’的事。
‘幢’在塵俗法中,它是王者的儀衛之物,也是將領們指揮用的軍旗之類。佛陀被稱做‘法王’,具有降伏全部魔軍的威神之力;因而,就把佛陀說法論道稱‘建法幢’了。
‘幢’是把‘旗’附綴一些絲帛而成的,它沒有必定的制式。‘幢’的材料,不過絹布綢緞之類,幢身成豎立的長方形;在幢身的兩頭,距離裝備八條或許十條絲帛,下邊裝備兩條絲帛。在幢身上也有繡織佛像的、也有描繪彩畫的。
‘幢’是佛堂、佛像的莊重標幟,‘幢’也是佛菩薩等執持之物。例如‘胎藏界曼荼羅’的地藏菩薩、風天,阿彌陀二十五菩薩來迎圖的藥王菩薩、墩煌出土的引路菩薩等等,都有執持寶幢。別的還有寶幢如來、金剛幢菩薩等等,也都和‘幢’有關。
若在幢竿頂上安頓‘滿意寶珠’,則稱做‘滿意幢、摩尼幢’。安頓人頭,則稱做‘檀拏幢’或‘人頭幢’。
‘幢’和‘幡’有著平起平坐的積德行善;若有人向塔寺道場,施‘幢’供養,必能取得殊勝果報。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