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瑞相-吉利結

  梵文“室利靺鞨”[1]一詞意為“室利的鐘愛之物”。室利指的是羅乞什密女神[2],即:毗濕奴之妻。吉利結裝修在毗濕奴的胸前。毗濕奴胸口上的羅乞什密標識表明他心里對其妻的忠實。由于羅乞什密是財富和幸運之神,因而,吉利結就構成了一個天然的吉利符號。吉利結既可呈三角形的漩渦狀,有能夠呈筆直的菱形,其間四個首要內角掛有環圈。毗濕奴的第八個化身黑天[3]也在胸部中心佩戴吉利結。吉利結的另一個姓名是“nandyavarta”,其意為“喜旋”[4]。這個結與卐字符和希臘十字架[5]形狀相同。印度和我國漢地佛像的胸部常常刻有吉利結或卐字符,標志著大圓滿思維。吉利結和卐字符或許源自眼鏡蛇頭部的s形圖斑。而由此生成了龍吉利結[6],即:兩條或多條蛇環繞構成的吉利圖畫。吉利結也出現在印度河文明[7]的泥印上。它終究演變成幾何圖形的釋教符號吉利結。人們認為它會“象卐字符相同旋轉”,被認為是“吉利卐字符”[8],由于,這兩個類似的符號在有關前期印度八瑞相的大部分傳說中非常常見。在許多古代教派中,代表永久、無限或奧秘的吉利結非常常見,特別是在伊斯蘭教和克爾特教[9]的圖畫中得以立異。在我國,它是長命、永久、愛和調和的標志。作為釋教思維的標志物,吉利結代表著佛陀無限的才智和慈善。作為釋教教義的標志,它代表著“十二緣由”[10]的延續性,“十二緣由”著重輪回轉世的實際。

注解:

  [1]梵文:shrivatsa,室利靺鞨,意譯“室利的鐘愛之物”。

  [2]梵文:lakshmi,吉利天女,音譯“羅乞什密”。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命運、財富、美麗女神。在史詩、往事書時代成為女神。據印度教神話,她是天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發生出來的,故有“乳海之女”名。謂為毗濕奴之妻,愛神之母。在藏傳釋教中常被稱作“班登拉姆”。

  [3]梵文:krishna,黑天,印度教崇拜的大神之一,毗濕奴的第八個化身。黑天的英豪成績遭到大神濕婆的敬重,供認他是世界大神。黑天的形象在印度的大眾文學、繪畫、音樂等藝術中常常出現。

  [4]藏文:dgav-vkhyil,喜旋,與太極圖類似的圖形。

  [5]希臘文:gammadion,希臘十字架,由四個大些的希臘語第三個字母π所組成的帶鉤十字架,特別是卐字形或希臘中空十字架。

  [6]梵文:nagayantram,龍吉利結。

  [7]印度河文明,時代約公元前2350—前1750年,居民首要從事農牧業。有輪制素面陶。青銅舞女像為印度河流域文物珍品之一,出土印章多有動物形象,印章銘文沒有釋讀成功。

  [8]梵文:shrivatsa-svastika,吉利卐字符。

  [9]原文:celtic,凱爾特教,指凱爾特人信仰的宗教。凱爾特人是鐵器時代歐洲的前期印歐民族的一部分成員,其分支散布在從大不列顛群島和西班牙到小亞細亞,一部分被吸收入羅馬帝國,如:高盧人、加拉西亞人等。

  [10]十二緣由,又作“十二支”、“十二因生”。原始釋教極其重要的概念,以十二因果的條件而成一系列,解說人生的種種苦楚與煩惱的來源。這亦是佛祖釋迦牟尼醒悟的內容。十二因果是:1)無明(梵文:avdya);2)行(梵文:samskara);3)識(梵文:);4)名色(梵文:namarupa);5)六入(梵文:bhava);6)觸(梵文:sparsha);7)受(梵文:vedana);8)愛(梵文:trishna);9)取(梵文:adana);10)有(梵文:bhava);11)生(梵文:jati);12)老死(梵文:jaramarana)。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