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中的“八瑞物”

  八瑞物構成了前期第二大組釋教符號,其間包含:1)寶鏡;2)黃丹;3)酸奶;4)長命茅草[1];5)木瓜[2];6)右旋海螺;7)朱砂;8)芥子。與八瑞相相同,這八件寶藏或許也源自前釋教時期,并在初始階段就被前期釋教所采用。它們代表了敬獻給佛陀的一組具象供物,標志著佛陀的“八正路”(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與八瑞相相同,八瑞物后來在金剛乘釋教中被神話為八大供養天女。寶鏡代表威光天女[3],她敬獻給釋迦牟尼一面光亮無瑕的鏡子,標志著其透徹的領悟及其全部宿世準確無誤的羯磨[4]思維。寶鏡代表正思或正確的剖析,由于它能實在無誤地反映出萬物,而沒有任何偏心、成見、幻覺和曲解。

  黃丹[5]取自大象前額的首要腺囊,代表護財象神[6]。它保護著佛陀證道之地菩提伽耶[7]的草場。黃丹代表正念,由于它可治好因愚癡所患之病,該病是全部苦楚的本源。酸奶指的是農民積德行善之女妙生女[8]敬獻給端坐在菩提樹下的釋迦牟尼的乳糜。酸奶代表正命,由于它沒有任何雜質,也沒有對任何生靈形成損傷。長命茅草為八抱草,是割草神[9]作為禪墊獻給佛陀的。長命茅草標志著長命和堅韌,把正精進比作修持佛法的耐久恒心。木瓜是梵天敬獻給釋迦牟尼的,把正業比作成果全部的善行。右旋白螺四因陀羅神敬獻給佛陀的,把正語比作佛法的宣證。婆羅門星象師鬼宿神[10]把吉利朱砂痣[11]點在佛陀的前額上,把正定比作心境根據一點的三摩地[12]禪定。白芥子是金剛手菩薩[13]敬獻給佛陀的,把正見比作具有斷滅全部偽見和偽釋的才能。以上所列的八瑞物也代表四法[14]或得道者的各種行為活動。寶鏡、黃丹和酸奶代表平緩的行為;長命茅草、木瓜和海螺代表增加;赤色朱砂代表克服;芥子代表漲價的消滅行為。與八瑞相相同,八瑞物也可別離制作,每一瑞物能夠獨自呈現,或放在不同的碗中。它們也能夠成組地呈現在成排的珠寶供物后邊,或掛在小棵滿意樹的枝條上,或放在淺碗或托盤里。

注解:

  [1]梵文:durva,長命茅草,八瑞物之一。

  [2]梵文:bilva,木瓜,八瑞物之一。

  [3]梵文:prabhavati;藏文:vod-vchang-ma,威光天女,女神名。

  [4]梵文:karma;藏文:las,意譯“業”。釋教名詞。意為做作,泛指全部身心活動。

  [5]梵文:gorochana,黃丹,八瑞物之一。

  [6]梵文:dhanapala;藏文:nor-skyong,護財象神,神名。

  [7]梵文:bodh gaya,菩提伽耶,亦稱“菩提道場”。釋教圣地。在古印度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尼連禪河西岸。相傳釋迦牟尼在此菩提樹下結跏趺坐,悟十二因和四諦。為留念釋迦牟尼在此地成道,前三世紀阿育王曾環繞菩提樹尖銳大精舍。現存一座高五十二米的大塔。

  [8]梵文:sujata;藏文:legs-skyes-ma,妙生女,釋迦牟尼證道前獻乳糜之女。釋迦牟尼去摩揭陀途中,遇妙生女,把從五百黃牛乳中提煉出的精華獻給釋迦牟尼。

  [9]梵文:mangala;藏文:bkra-shis,割草神,神名。

  [10]梵文:jyotisharaja;藏文:skar-rgyal,鬼宿神,神名。

  [11]梵文:tillaka,吉利痣,印度教徒作為宗教標志而畫在額頭上的裝修斑駁。

  [12]梵文:samadhi,三摩地,亦譯“三昧”。“定”的異名,漢譯作“等持”。這是一種心、精力的一致效果,把心、精力會集到某一目標上去,而凝斂其力氣,進入宗教含義的深重的冥想地步。一般所謂禪定,即指此而言。在密教中,“三摩地”是醒悟的地步。其終究階段,是修行者的身、語、意三種范疇都徹底澄清起來,在精力上境地上與佛相等不貳。

  [13]梵文:vajrapani;藏文:phyag-na-rdo-rje,金剛手菩薩,菩薩名。

  [14]四法,佛法能夠分為:1)教法;2)理法;3)行法;4)果法。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