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輪王七珍也能夠畫成七個一組的鑲珠寶的徽相或標識。七珍如下:1)犀牛角;2)一對方形纏枝耳環;3)赤色珊瑚樹;4)一對圓形纏枝耳環;5)十字徽相或標識;6)一對象牙;7)鑲嵌在三葉飾金座上的三睛寶石。轉輪王七珍別離代表金輪寶、神珠寶、玉女寶、主藏臣寶、白象寶、紺馬寶和將軍寶。
雖然起源于信仰釋教的印度,但這組七珍已從漢地藝術被吸納到藏傳釋教的肖像畫法上。很顯然,沒有原始藏文材料能夠解說這些標志物。因而,幾種不同的傳說把七珍解說成與轉輪王七政寶相關的物品。例如:圓形耳環常被認定是國王耳飾或滿意寶;方形耳環或許 專指大臣耳飾或皇后耳飾;三睛寶石被認定是金輪,而珊瑚樹則是玉女寶或瑰寶。犀牛角和象牙必定代表紺馬寶和白象寶,而十字徽相則代表將軍寶。
作為有三十二大相和八十小相的“大人相”[1]的標志物,七珍在傳統上被畫成擺放在眾神蓮座前的供物,被畫成林林總總的聚合物。一般被畫成水平標準或放在呈錐狀的成堆珠寶的后邊。
圖展現的是轉輪王七珍的多種制作方法。頂部是轉輪王七近寶。寶劍和龍皮褥放在左面;寶座、宮室和林苑置于中心,而衣袍和靴履放在右邊。
第二排的七寶是:1)代表紺馬的犀牛角[2];2)代表白象的一對象牙[3];3)代表玉女寶的圓形纏枝耳飾[4];4)代表紺馬的方形纏枝耳飾[5];5)代表十字寶劍或將軍寶的十字珠寶[6];6)代表神珠寶的三睛寶石[7];7)代表金輪寶的珊瑚樹[8]。
第三排是七珍八物的另一種標準方法,其間包含代表轉輪王的國王耳飾[9],還有:1)代表金輪寶的八輻金輪;2)代表神珠寶的三睛寶石;3)代表國王或轉輪王的圓形耳飾;4)代表主藏臣寶的方形耳飾;5)代表白象寶的十字象牙;6)代表紺馬寶的犀牛角;7)代表將軍寶的十字標識;8)代表玉女寶的兩棵珊瑚樹。
第四排的左邊畫有六顆變異的珠寶,其間或許有代表佛、法、僧“三寶”的三睛寶石。一般會把它畫成漢地的滿意或金剛杵形狀,帶有三葉形的“云紋”。前兩個把寶石畫成三面寶石,后兩個把三睛寶石畫成有三個旋面的“喜旋”。最終兩個把珠寶畫成滿意狀。在這六塊珠寶的右側是犀牛角、象牙和兩棵珊瑚樹。
在藏文中,犀牛和當地的犀角鹿都叫做“色如”。在漢地,犀角鹿以麒麟著稱,與藏族傳統中的“風馬”視為同一物。在中醫藥學中,犀牛角被稱作“龍牙”,標志著男性勃起的才能,因而,它作為春藥或男性補藥備受喜愛。在古代我國,整根犀牛角常常被刻制成酒具,人們認為盛放在這種酒具里的液領會吸收犀牛角的藥物精華。這些角制酒具也有排毒的共同功用。
插圖第五排中心是五塊十字將軍寶,別離視為十字珠寶、十字寶劍或一種丈量用具。在我國的標志主義中,這個標識是“方勝”,與犀牛角并列為八寶之一。“方勝”為古代樂器磬,由兩片聯合的玉片構成。漢地的磬也被畫成一種頭飾,佩帶它則標志著成功。
在插圖的下半部是承托著七珍的四排五顏六色珠寶,一般被畫成敬獻給神靈的珠寶供物。象牙一般成對擺放在一排珠寶的兩頭。在珠寶堆中,其他六瑰寶的標準沒有詳細的次序。還有其他寶貴的供物,如:海螺、噴焰寶、法輪或寶瓶,一般也包含在這些珠寶供物之中。
注解:
[1] 梵文:mahapurusga,大人相,巨大設備的特相。這是就佛或轉輪王所具的殊勝三十二相而言。
[2] 藏文:bse-ru,藏文音譯“色如”,犀牛和當地的犀角鹿,也指犀牛角。
[3] 藏文:glang-chen-mche-ba,象牙。
[4] 藏文:btsum-mo-rna-cha,圓形纏枝耳飾。
[5] 藏文:blon-po-rna-cha,方形纏枝耳飾。
[6] 藏文:nor-bu-bskor-cha,十字珠寶。
[7] 藏文:nor-bu-mig-gsum-pa,三睛寶石。
[8] 藏文:byu-ru,珊瑚樹。
[9] 藏文:rgyal-povi-rna-cha,國王耳飾。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