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分,常聽到有人抱怨,怪他人不愿聽自己的話,其實,最不聽話的是咱們自己。咱們的心,今日要求這樣,明日期望那樣,總是輾轉反側,心神不定。你能把自己的心好好的駕御、把握嗎?在此供給「馭心」的六種法門:
榜首、鬧時練心:
古云:「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纔是性天之真境。」心要能在喧囂喧嚷的情境中,堅持住良心的安靜,這才是真功夫。古來祖師大德,在作務勞作中打透禪關,維摩大士弘法于紅塵裡;龐蘊居士一家人悟道于俗務中;身居高位的斐休、楊億在官場中一面運籌帷幄,一面參禪學佛。這些都是「熱鬧場中做道場」練心、修心的模范。
第二、靜時養心:
三國諸葛亮說:「安靜以致遠。」想要達到遠大的方針和成果,需先讓自己的心寂靜下來。吾人都有顆虛妄的心,常在亂念中起無明,繁殖迷思,尤其在心情低落時,簡單氣憤,逞意氣,形成無法彌補的結果,宛如洶涌的浪潮掀翻船隻。經云:「靜念投于亂念裡,亂心全入靜心中。」繽紛的心回歸安靜時,正是摒除外物妄心撥弄,獨坐觀照,善護自心的時間。
第三、閒時守心:
繁忙的現代人,大多仰慕出塵山人沒有世事的繁忙和情面的困擾,過著閒云野鶴、逍遙安閑的日子。其實悠閒時,假如不能攝心守意,缺少定力正念,反而簡單心生悶慌。古云:「山中賸有閒日子,心不閒時居更難。」所謂「閒日子」,指的是吾人要能當令將塵世俗務放下,人我是非放下,過往恩仇放下,困擾固執放下。由于守得住心,才干享有真實的悠閒安閑。
第四、坐時驗心:
有謂:「坐破蒲團不刻苦,何時及第悟心空?」一個人光在形式上修行,盡作外表功夫,而不用心修持,即便把蒲團坐破了,仍然不能入道。參禪不是打坐,念佛也非靠口念,而是要清楚檢視個己的起心動念。在人生的舞臺上,不論咱們在哪一個階級作業,主角也好,幕僚也好,都要守本分,能擔任,合作整個大集體的運作,在自己的作業崗位上,盡力而為,緣由具足,必定會有收穫的。
第五、言時留神:
釋教裡要人改掉的十惡傍邊,口犯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就佔了四項,可見口業的過錯,比身心造業還來得快、來得多,切勿逞一時唇舌之快,造罪闖禍。在日常日子中,言語是咱們人際調和,工作勝敗的要害,「愛語如春風,惡語如穢器。」期望咱們都能以如春風般的言語揚起眾生決心的帆船,以甘霖般的言語溫潤眾生乾涸的方寸,以陽光般的言語照破眾生的愛見無明,以清水般的言語滌盡眾生的五欲塵勞。
第六、動時制心:
《菜根譚》云:「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瞋,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人在心情崎嶇的時分,很簡單感情用事,判別過錯,而過后引起悔悟。人心起浮,就像水面泛起陣陣漣漪,不能照實照射景象,看到他人華廈轎車,便嫌自己屋子粗陋、車子寒酸,乃至逼上梁山,作姦犯科,讓自己墮入罪惡的深淵,無法自拔。吾人在動盪的情境時,要攝心堅持正念,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心思舉動,不能聽憑妄心起浮,如此才干做到以靜制動的境地。
古云:「心如平原走馬,易放難收。」咱們的心就像脫韁野馬,處處奔竄,如何能安靖下來呢?請參閱馭心的六種法門。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