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云法師:修行法門有八萬四千,應從哪里下手?

修行法門八萬四千,應從何處下手?

  最近,有一些學佛多年的同參道友,他們過來跟我談一個問題,便是學佛久了,經典也讀多了,然后就反而變蒼茫掉了。由于,他發現八萬四千法門不知從何下手?所以,關于各種三乘教理了解一圈之后,反而變得很蒼茫。

  這種人不是一個兩個,是許多。就比如,一個人進入八卦陣相同,到了陣里邊了今后,發現到生門死門在哪里都不知道了。最終在里邊被困住了,出不來。

  而這八萬四千法門,盡管門門通往對岸。但正是由于他太多,所以卻是讓許多人措手不及。

  那怎么辦?所以佛大慈大悲也跟咱們概括了一下。從辦法上,概括成三個辦法,便是所謂的戒定慧。不論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任何法門離不開戒定慧。

  所以戒定慧,它便是八萬四千法門在辦法上的總綱要。任何一個修行人,管你修的是哪一個法門都要有戒定慧。連這一個最簡略的,最圓融無礙的凈土法門,其實咱們除了知道它是依信愿行之外,其實它也離不開戒定慧。

  為什么?由于當你念佛的時分,不起惡念,只念佛的慈善積德行善,這不便是持戒了嗎?戒是防非止惡。當你念佛的時分,不起夢想,心無夢想便是定。

  當你念佛的時分,清楚了了,心不模糊便是慧。所以,一句佛號里邊現已具足了戒定慧了。所以細細想想,你能把握戒定慧,然后把它落實到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上面,你會發現到你就會修行了。

  當你眼睛看的時分,眼睛有防非止惡嗎?有斷惡修善嗎?該看的看,不應看的別看。孔子不也說了“非禮勿視”。非禮,就不合理的,不符合禮儀的,不文明的,就別看。這便是“非禮勿視”的道理。這是六根的第一個。

  以此類推,別的五根也是這個姿態,這叫六根持戒。然后六根呢,不要起夢想。當咱們看到好的,不要夢想怎么去貪?怎么去占有?當咱們看到欠好的,也不要想,我怎么去排擠它?怎么去厭煩它?

  見好不貪,見壞不嗔。心無夢想,名為禪定。咱們六根有定,盡管心不執著,可是六根卻了了清楚。盡管萬法皆空,可是六根卻全部明晰。全部明晰,卻又不執著,這不便是般若才智嗎?

  所以六根里邊具足戒定慧了,這不便是修行嗎?把八萬四千法門的總綱要運用在自己的六根里頭,這是在辦法上要這樣使用。

  在心態上也是如此,咱們要與佛說的相等、慈善、隨緣相應,讓自己的六根與相等相應,要公平公平。讓自己六根與慈善相應。眼睛看,耳朵聽都要起慈善的心。讓自己的六根要隨緣,管它看到聽到是好是壞都要隨緣。

  這樣一來,與佛所說的三大核心理念相應了。釋迦牟尼終身傍邊教咱們相等、慈善、隨緣。為什么要相等?由于眾生皆有佛性,盡管現在有些眾生蛻化在三惡道,可是它佛性還在,所以不論你所看到的這個人也好,六道任何一個眾生也罷,不論他現在是多好仍是多壞,你都要相等尊重人家。

  然后在相等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慈善才是真慈善大慈善。要是沒有相等的心,你會分彼我、互相啦。這是我,那是彼。有你我他了就不相等了。不相等了,你的慈善心就有限了,就不是大慈善,不是圓融的慈善。可能是狹窄的慈善,部分的慈善,只對少部分人的慈善,而不是對全部眾生的慈善。所以真慈善,它是建立在相等的基礎上。

  然后有了相等與慈善之后,他對全部都會隨緣。看到好的也隨緣,欠好的也隨緣。所以,命好命壞都隨緣。他不怪天,不怪地,也不怪人,什么都不怪,全部皆由命啦。由于命是由自己造下來的。

  所以,盡管法門無量,真實修行的時分你只需記住,心態上要做到相等、慈善、隨緣。辦法上,要做到與戒定慧相應。而這全部都離不開你的六根。

  所以,咱們的六根與戒定慧相應,這辦法就對路了。六根與慈善相等、隨緣相應,這心態上又對路了。這樣有理有據,理論辦法樣樣對路了,這樣修行不是很安定自在嗎?

文章轉自大眾號:燈云比丘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