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師:怎么去除無明?

  無明是指內涵貪瞋癡的精力效果,它會障蔽咱們的清凈賦性,讓咱們對人間事物不明白,而發生種種別離、計較、不安的煩惱?!峨s阿含經》說:「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全部煩惱永盡。」去除一分無明,就能除掉一分煩惱,要怎么去除無明呢?有五種方法:

榜首、以喜捨對治貪欲的激流:

  「貪」是對五欲、名聲、資產等等無有厭足的精力效果。有云:「人間癡人為貪欲所役,為貪欲所縛,用現世不得脫諸畏,后世亦不得脫,所以故諸苦為欲?!菇浀湟惨约ち鱽肀确截澯?,可見它的過患和風險。只要常懷喜捨之心、恬淡之心,才干知足常樂,才干免除貪欲固執之苦。

第二、以體諒息滅瞋恨的火種:

  經典有喻,瞋心如火,燒得眾生熱惱不已,身心無法安排;體諒則是給予容納、空間,是一種同體慈善。藺相如體諒廉頗的心境,再三讓步,感得對方息去怒火而「負荊請罪」;老和尚體諒禪堂小偷的慈善用心,讓禪堂的住眾放下瞋恚,也感動當事者「回頭是岸」。把身心安住在體諒上,工作會有轉圜馀地,國際也會更廣大。

第三、以才智照破愚癡的暗夜:

  愚癡的煩惱,使得咱們心中阻塞,闇愚利誘,不能下一恰當判別,也無法明瞭本相。釋教以「燈」比方才智,所謂「千年闇室,一燈即明」,七里禪師以一句「他謝過了」,讓小偷敞開內涵的燈火,不再偷盜;馬祖道一責問一句「為什么不射你自己」,指點獵人放下弓箭,不再殺生。心里多一分才智,愚癡無明就少一分。

第四、以謙善剷除我慢的高山:

  所謂「我慢山高,法水不入」,一個人心生驕慢,與無明相應時,傲視全部,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陷。拿破崙的字典裡沒有「難」字,卻無法降服慢心,滑鐵盧一役,終致大勢已去;項羽雖「力拔山兮氣蓋世」,剛愎自恃的成果,最終也只能慨唱「時晦氣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怎么辦」。人在高位時,更應有謙善國土。

第五、以決心撤離疑慮的屏障: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積德行善母,長養全部諸善法?!箾Q心是一種遠離置疑之清凈心,能斷除疑慮的屏障。由于有決心,富樓那尊者不畏輸盧那國公民惡劣,發愿弘法,教化眾生;由于有決心,玄奘大師「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西行求法,為教為人。有了決心,就能不怕困難波折;有了決心,就能走向光明大道。去一分無明,證一分菩提,這便是「轉煩惱為菩提」。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