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之間的結合,家庭的樹立,乃上關風化,下繼子嗣,意在相互依靠,安定地度過此生,走完這困難的人生路途,這是無可厚非的,以自古有是法故。然家有家法,鋪有鋪規,夫妻之間亦要有禮儀。
上關風化者,上關即指咱們的先人;風化即指咱們的先人給后人留下的習俗習化。下繼子嗣者,即指隨順人間人的思想方法,所構成的人間規律,不外乎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子子孫孫,賴此以承繼家業,祭祀先人,使卷煙不斷,儒教所謂不失孝道者此也。所以,則人間人一代一代地沿著前人所走過的路途,一向走到今日。
夫妻之間,既是親人,則無隔礙,當表現道義,以誠相待,相互尊重,相互禮讓,相敬如賓,家庭友善,安泰美好,孔子所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者此也。不要流于妄情,一味貪染,相互茍且,相互下賤,不管品格,虛妄粉飾,你輕我辱,若不如是,與禽獸何異?
儒教所謂要夫和婦順,意謂老公要和氣,扶持妻子勞累家務,如貢獻公婆,育嬰子女,尊重叔伯,友善妯娌,友愛鄰舍,甚至勞動縫洗,一同對妻子要敬重、關愛、禮讓,給予其對穿著飾品的樂求,對自己要遵循貞節,不失夫義,盡為夫之分,令妻子悅樂息心。婦順者,意謂妻子要依從,儒教所謂三從,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去從子。以女性癡愛心重,知見多有不正,行為易于出軌,若有所依從,則能行于正路,不入歧途,所以要隨順遵守老公,不能自作主張。
佛說世上有七種妻子:
一、 象殺士夫那樣,不尊重保護自己的老公,只知盡情貪欲,甚或喜新厭舊,三心二意。
二、 象盜竊犯那樣,不管老公的疲憊辛苦,只知虛妄漂浮,揮金如土,甚或偷盜家財物品,資己所用。
三、 象主人那樣,將老公視為奴才,只知吃喝、懶散、睡覺,稍不隨心,便欺辱咒罵老公。
四、 象母親對待兒子那樣,關懷保護老公,無微不至,愛惜老公的收入,勤儉持家。
五、 象妹妹對待兄長那樣,誠意敬意地服侍老公,表現兄妹的愛情,知慚知愧。
六、 象朋友那樣對待老公,熱情周到,溫文文雅,尊重承事,令其歡欣快樂。
七、 象家丁那樣,隨順老公愿望,盡己之分,勤勤懇懇,而不逆次,老公行為不軌,亦不瞋惱,好言相勸,痛改前非。
在佛那個年代,有一對老年夫婦被稱為夫妻榜樣,有一天他們來到佛陀面前,對佛陀說:“世尊,咱們從小就相識,今后結成夫妻,遵循貞節,在咱們的心中,找不到任何污點,請您告知咱們,下一輩子怎么再能成為夫妻,象此生夫妻一同日子過的那樣”?世尊回答說:“你們二人要有相同的崇奉,承受相同的教法,相同地修心,相同地施舍,相同的才智,那么下一輩子你們就能以相同的心,共同日子在一同”。
所以佛陀并不是否定家庭的樹立,夫妻的合理日子,而是要其不失夫妻之道,令其有規可循,有矩可蹈,有理可從,控制貪欲,以防止三途,不失人天,甚至次序增進,伏斷貪瞋癡等存亡煩惱,以成圣道。若非如此,佛陀何故度脫癡愛眾生?
嗚呼!治世做人的道理,當然重要,不行或少有缺。縱許親人的聯系,有條有理,安泰美好,然沒有離居家五欲,終屬生滅、無常、可壞之法,不能逾越三界懲罰,六道糾纏。所以規勸居家之士,亦能信仰佛語,當受持三皈、五戒、十善之法,甚至覺存亡苦,舍離五欲,修心圣道,是則名為真為自己脫罪出苦,國泰民安之計耳!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