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也是道場,咱們應怎么對待?

  日本聞名實業家鈴木正三提出一個響亮的標語:“作業坊便是道場。”他提出這個標語,是對企業辦理的要求。企業要以禪的精力來辦理。以禪的高興來對待每一位職工;以禪的安心法門使每一位職工都能安于職守,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以禪的理念,使每一位職工可以在企業中得到比較豐盛的報答。有真摯忘我的貢獻,必定就會有豐盛的報答。

  家庭,是人在一生中學習、作業與日子的根底,所謂“成家立業”。假如不把家庭當作道場,修行人的修行就無法執行。《維摩經》上講:“煩惱是道場,知照實故;諸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全部法是道場,知空寂故。”所以家庭是道場,也是佛法的應有之義。

  佛法的修行,應該掩蓋日子的方方面面。假如有一個當地不是道場,那便是法輪不處處。法輪不處處,便是無佛處。沒有佛的當地,便是沒有光亮的當地。家庭是道場,家庭有佛法;社會是道場,社會有佛法;全部當地是道場,全部當地有佛法。特別是《維摩經》講到的“煩惱是道場”,其含義十分深入。由于佛法便是要對治煩惱,對治煩惱的進程便是修道的進程,便是成佛的進程。

  家庭是道場,日子作佛事。慈善感恩和為貴,忍辱容納是妙招。身體是寺院,心靈是佛像,兩耳鐘鼓齊鳴,呼吸梵音響亮。咱們能如此對待家庭,對待日子,還有什么當地不能作佛事?還有什么當地不是道場呢?咱們天天聽到許多聲響,往往覺得聲響對修行有攪擾。而當咱們走入寺院,夜靜更深,特別喜愛傾聽鐘鼓之聲。鐘鼓之聲新鮮動聽,沁人心田。咱們能不能把轎車喇叭的聲響也當作是鐘鼓的清音呢?修行到了必定的程度,聽到什么聲響都十分動聽,聽到什么聲響都不感覺是攪擾。特別是修禪定進入三禪今后,聲響就聽不見了。

  家庭是道場這個理念,期望咱們各位在家菩薩,首要要認真思考,然后要認真執行,真實把自己的家庭當作是道場。其含義十分嚴重。這種理念,也便是曩昔太虛大師所倡議的“佛化家庭”。咱們現在提出社會要現代化、家庭要現代化,我覺得家庭的現代化盡管必要,而家庭的佛化愈加重要。只要家庭佛化了,家庭的現代化才干真實給咱們的人生帶來快捷與美好。假如沒有崇高的精力涵養,欲壑難填啊!不管怎么現代化,都覺得不滿意。一個人關于修行永不滿意,那是積德行善;關于工作永不滿意,那是積德行善;關于貢獻永不滿意,那是積德行善。假如關于個人的私欲永不滿意,那便是一件天大的壞事。欲壑難填,貪心永難滿意,這意味著人生的蛻化,而不是意味著人生的提高。由于精力空無,總想用物質來添補,實際上精力的空無用物質永久也填不滿。精力的空無必定要用精力的動力、精力的資糧,用才智、用慈善、用貢獻精力來添補。

  家庭是道場,那么咱們應該怎樣對待這個道場呢?家庭是道場有些什么準則呢?我想貢獻給各位的,仍是那做人干事的“二八政策”。做人的八字政策:崇奉、因果、良知、品德。干事的八字政策:感恩、容納、共享、結緣。

  首要說做人的八字政策怎樣執行。所謂崇奉,便是正信佛法僧三寶。有崇奉的人最高興,有崇奉的人最美好,有崇奉的人最安祥。因果:守持五戒便是最大的因果。五戒是釋教全部戒律的根底,也是全部品德的根底,更是因果理論的根底。良知:便是要修十善。以十善法來莊重身心,以十善法來莊重家庭這個道場。品德:便是要行八正路。八正路是最高的品德要求。最高的必定可以包括最根底的部分。在家庭中修八正路,從開始到終究,八正路給咱們指出了一條通向品德滿意之路。

  干事的八字政策,感恩是報四恩:報爸爸媽媽恩,報眾生恩,報國家恩,報三寶恩。容納是修慈善喜舍四無量心。能有慈善喜舍的精力,還有什么容納不了呢?容納就有調和,容納就有你我他。共享是修施舍、愛語、利行、搭檔四攝法。以四攝的精力來執行共享的理念,就能將共享落到實處。結緣便是結四緣。所謂廣結分緣,廣結善緣,廣結法緣,廣結佛緣。這四緣,是成果全部善法的大緣由,是成果全部有利于社會群眾工作的大緣由,是完善人生涵養的大緣由,更是成佛作祖的大緣由。

  把家庭當作道場,便是在家庭中執行日子禪的理念。醒悟人生,咱們要具有崇奉、因果、良知、品德的理念;貢獻人生,咱們要具有感恩、容納、共享、結緣的理念。我所發起的日子禪,是佛法的全體,是修行的底子法門,是佛法在現代調和社會、安靖社會、關心社會、貢獻社會的最好實踐。

  把家庭當作道場,關于咱們廣闊的在家居士來說,是一件頭號重要的事。咱們每一位居士,能把家庭當作道場了,能把全家的人都佛化了,那便是最大的修行,那便是最大的積德行善。怎么樣才干把全家的人都佛化了呢?首要自己要做到、要執行做人干事的“二八政策”。這二八政策,首要不是要求他人,而是要求自己。自己要有自動的承當精力、自動的貢獻精力、自動的感恩精力、容納精力、共享精力。有了這種自動,天然就可以在家庭中形成一種杰出清凈的修道氣氛與日子氣氛。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