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信問:
頂禮師父!阿彌陀佛!請問菩薩戒的特征是什么?
覺火法師答:
菩薩戒是含攝大乘菩薩道的戒法,菩薩道的精力便是建議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菩薩戒除了有防非止惡的攝律儀戒外,更有勤修善法的攝善法戒,以及度化眾生的饒益有情戒。這顯現了菩薩行者不只要消極地不作惡,更要積極地修全部善,甚至遍學全部法門,以度無邊眾生。
由于菩薩發心是為廣度眾生,假如不發上弘下化的菩提心,便不能稱為菩薩。因而《菩薩善戒經》說:“有二緣由失菩薩戒,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厭惡。”
據《梵網經》內容記載,菩薩戒雖有十重戒:殺、盜、淫、妄語、酤酒、說四眾過、自贊毀他、慳惜加毀、瞠心不受悔,謗三寶,以及四十八輕戒等戒相,可是它的底子精力是發菩提心,以菩提心為戒體,假如忘失菩提心,也就違背菩薩戒的底子精力。
所以,發菩提心是菩薩戒有別于聲聞戒的最大特征,也是咱們受戒時應有的知道。
此外有一個要點,要記住:菩薩戒只要受法而無舍法。《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說:“全部菩薩凡圣戒,盡心為體,是故心亦盡,戒亦盡,心無盡故,戒亦無盡。”
《梵網經》說:菩薩戒是佛陀成道時,一時頓制,非待緣而制:是就理善而制,所以又稱為佛性常住戒。也便是說,菩薩戒是眾生本自具足的。既是本具,當今求受,僅僅將本具的戒德加以長養薰發,故說增上,而非新得,這是菩薩戒的另一特征。
原標題:覺火法師答善信問【32】
轉自大眾號:光亮遍吉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