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譯文(十六至二十)-佛經譯文

文言佛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知諸位菩薩和法會上悉數其它聽眾說:“各位善男人,你們應當信任和了解如來佛的真理之語。”

接著佛又告知群眾說:“你們應當信任和了解如來佛的真理之語。”

爾后,佛又第三次告知群眾說:“你們應當信任和了解如來佛的真理之語。”

這時,菩薩群眾以彌勒為首,恭順合掌,對佛言道:“世尊,請您開講吧,咱們必定信任、承受佛所說的悉數。”這樣說了三次,佛仍是默默不語,彌勒菩薩又說“請您開講吧,咱們必定信任、承受您所說的悉數。”

這時,釋迦牟尼佛見諸菩薩三次請法而不止,就對他們說:“你們都細心聽著,如來佛有隱秘的神通之力。悉數人間的天神、人類和阿修羅都以為,現在的這位釋迦牟尼佛,從釋迦族的王宮中出走,在離伽耶城不遠的當地,坐于菩提樹下的道場中,證得了登峰造極的圣智而成佛。

但是,善男人們,實際上我自成佛以來,已過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兆劫的時刻。舉個比如來說,比如有五百千萬億兆阿僧·數那么多的大千國際,倘若有人將這么多的國際悉數磨碎為微塵,然后又拿著這些微塵一向向東走,通過五百千萬億兆阿僧·數那么多的國家,便扔下一粒微塵,這樣一向向東走。直到把這些微塵扔完。諸位善男人,在你們看來,這下所觸及的國際終究有多少?能用思惟、管用得知其數目嗎?”

彌勒等眾生一同對佛說:“世尊,這些國際無量無邊,既非管用所知,也非心力所及。悉數聲聞乘和緣覺乘的修行者,以其斷盡煩惱的清凈智來思惟,也不能知道這些國際的終究數目。咱們這些菩薩乘的修行者雖然已達到了不退轉的階位,但對這些國際的數目也是不能了達的。世尊,這些國際的確是無量無邊啊!”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知諸菩薩說:“各位善男人,我現在應當對你們清晰宣示,悉數這些國際,不管它投有一粒微塵,仍是未投有一粒微塵,全都粉為微塵,假若一粒微塵代表一劫那么長的時刻,那么,我自成佛以來所通過的時刻,現已超越這個數目百千萬億兆阿僧·劫。自從那個時分以來,我常在這個娑婆國際說法教化,也曾在其它百千萬億兆阿僧·數那么多的疆土內教訓、利益眾生。

“各位善男人,從我成佛到現在這段極端綿長的時代中,我曾說過燃燈佛等諸位如來的工作,還談到他們涅槃的狀況,這些都不過是以便利法門而隨機講說的。各位善男人,倘若有眾生來到我的場所,我就用佛眼來觀調查他們的信、進、念、定、慧等五根,看他們的根性是機靈仍是弛禁,然后,依據他們的具體狀況,采納不同的手法教化他們。人在不同的當地,說自己的姓名均不相同,表現出的年歲巨細也不一樣。我也曾說我即將涅槃,還曾以種種便利法門,隨機講演奇妙的佛法,能使眾生心生歡欣。各位善男人,如來佛見有些眾生喜愛小乘法,這些人品德淺陋,煩惱垢重,如來便對他們說:‘我在年少時落發修道,最終證得了登峰造極的佛才智。’可實際上,我自成佛以來,所歷年月已如上面所說了那么長遠,僅僅為了以便利法門隨機教化眾生,使他們導入于佛道,所以才這樣說。

“各位善男人,如來佛所講演經典。都是為了救度眾生脫離磨難而講演出來的。佛教化眾生時,有時說自己的身,有時示現自己的身,有的示現他佛的身;有時開示自己的三世緣由,有時開示別人的三世緣由。佛所說的悉數都是實在不虛的。為什么呢?由于,如來佛如實地調查到了欲界、色界、無色界等彼岸三界的本相,既沒有生,也沒有死;既不退于內,也不出于外;既不住世,也不入滅;既非實有,也非虛無;即非一如,也非相異,不像三界的眾生,見到三界,就以為有個三界。諸如此類的事相,只要如來佛才干明見無誤。由于眾生有各式各樣的習性、各式各樣的愿望、各式各樣的業行、各式各樣的憶想和別離,所以,佛為了讓眾生都能種下善根,便以各式各樣的緣由、譬喻、言辭,講演各式各樣的佛法。佛的教化工作從未有一時一刻暫廢。就這樣,我自成佛以來,時刻極為長遠,我的壽數已有無量阿僧·劫,我常住于世,并未滅度。各位善男人,我在往昔修行菩薩道時所成果的壽數,至今猶未到頭,這種壽數的持久,比我現在已有的壽數要大好多倍。這么說來,我現在說要入涅槃,并非實在的滅度,而僅僅便利說法,假定即將滅度,以便教化眾生算了。

“為什么呢?由于,佛假如一向住于人間,不入涅槃,那么,福德淺陋的人就生起依靠之心,不想去種善根。赤貧輕賤的人眾生就會貪著于財、色、名、食、睡等五種欲樂,不知不覺墮落在倒置憶想的妄見機關之中。他們假如見到佛常住于世,不入滅度,他們便會生出自豪放縱的心性,然后感到厭惡,逐步松懈,不能生起如來佛難以遇到的主意,也難以生起對佛的恭順之心。所以,如來佛以便利法門,隨宜應機地說道:‘各位比丘,你們應當知道,諸佛出生,太難遇到了。’為什么這樣呢?由于,一些福德淺陋的人,通過無量百千萬億劫那么長時刻,有的見到了佛,有的沒有見到佛,所以,我才這樣說:‘各位比丘,如來佛是很難見到的。’這些眾生聽到這樣的話今后,必會發生如來佛很難遇到的主意,所以他們就會心胸愛戀、敬慕,巴望見到佛陀,這樣,他們便種下了善根。所以,如來雖然沒有實在的滅度,但仍用便利法門姑且說如來即將滅度。別的,各位善男人,悉數的如來佛都是這樣說法的。他們為了教化救度眾生而說的法,都是實在不虛的妙法。

“舉例來說,比如有一位良醫,睿智聰明,了解各種方藥,善治各種疾病。此人子女眾生,比方說十個、二十個或許乃至上百個子女。這位良醫因某些工作而遠走他國,家中的兒子慌悶狂亂,在地上滾來滾去。正在這時,他的父親從悠遠的外國回到家中。這些兒子現已中了毒,有的已失去了感覺,有的還算清醒。他們遠遠望見父親之后,都感到十分快樂,所以跪拜在地,向父親問好道:‘父親,您安全歸來,別來可好吧!咱們兄弟太愚癡了,不小心把毒藥給吃了,愿您為咱們醫治,再給咱們一次生命吧!’父親看見自己的兒子們如此苦楚哀痛,便依據醫經中的方法尋求解毒最好的藥草,既色彩美觀,又滋味香甜,可謂色、香、味齊全。然后拿來對兒子們說:‘你們把這些藥草服下,即可速除病痛,不會再有任何風險。’他的兒子們傍邊,有些人神志清醒,看見這般色香俱好的良藥,便當即服了下去,他們的病痛便康復了。但那些中毒太深業已昏昧的兒子,看見父親回來,雖也歡欣問安,求父看病,但是,父親給他們的解毒藥,他們卻不愿服下。為什么呢?由于毒氣深化,使其本來清凈的心識喪失了,關于這種色香味美的好藥,卻不以為是好藥。

“這位父親心想:‘這些兒子真是不幸,他們中毒太深,理性現已迷亂倒置,所以,雖然看見我回來也很快樂,也求我看病救命,但我給他們配出這么好的藥,他們卻不愿服下。看來,我現在只好采納便利權宜之法,使他們服下此藥。’所以,這位父親就對兒子們說:‘你們應當知道,我現在現已老了,身體衰弱,死期已到。這些上好的良藥,現在就留在這兒,你們可以取而服之,不要憂慮這病不會康復。’留下這番教導之后,這位父親又到其它國家去了,接著他又派一位使者回來,對兒子們說:‘你們父親現已逝世了。’這時,諸位兒子傳聞自己的父親死于異鄉,風心十分憂傷,心想:‘若父親在世,他老人家慈悲為懷,憐惜咱們,咱們可以得到他的救助。現在,他老人家撇下了咱們,命喪異鄉。咱們現在孤苦零仃,再也沒有依靠了。’兒子們由于心中哀痛,感嘆不已,反而慢慢地清醒過來,醒悟到父親所留之藥,色香味齊全,所以拿來服下,所中之毒即祛除。他們的父親傳聞兒子們都已康復,便當即從國外歸來,使孩子們又全都見到了自己的父親。

“各位善男人,在你們看來,是否有人會說這個良醫犯了虛妄之罪呢?世人齊聲回答說:“不會,世尊。” 釋迦牟尼佛接著說:“我也是如此,自成佛以來的無量無邊阿僧·劫傍邊,為了救度眾生,以便利法門姑且而說即將滅度,也相同不會有人說我犯了妄語之過。”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申這種義理,便又以偈頌方法復述道:“自從我證得佛果以來,所閱歷的劫數有無量百千萬億兆阿僧·數那么多。在此期間,我說法教化了很多億眾生,使他們都入于佛道。自從那時以來的無量劫時刻里,為了救度眾生,我以便利法門,示現涅槃之相,但實際上并未滅度,而是常住此人間,說法度眾生。我雖然常在此法會之處,以各種神通之力為眾生說法,但為愚癡所倒置的眾生即便離得很近,卻仍是見不到我。眾生崇奉并得到調伏之后,特性變得直爽而樸素,心意民變得溫順而制服。他們全神貫注想見到佛,乃至不吝自己的生命。這時,我與悉數僧眾一同呈現于靈鷲山的法會中,我對眾生說:‘我一向在此,永久不滅。’在其它疆土中有些眾生恭順崇奉佛法,我在他們之中講演無上妙法。你們沒傳聞過這種工作,只以為我滅度了。我見諸眾生淹沒于苦海之中,所以不為他們示顯身相,使他們生起巴望與敬仰。由于他們心里對佛發生了愛慕,所以我才現身為他們說法。我具有如此神通之力,在阿僧·數那么綿長的歲月中,一向住在靈鷲山和其它各種住處。眾生見到劫盡的時分,發生大火災,國際消滅,可佛寓居的當地卻十分安穩,天神與人類充溢其間,園林樓閣以各種寶藏裝修起來,寶樹所結的花果也十分茂盛,眾生在此間游樂,諸天神擊響于鼓,作著伎樂,散下天花,落在佛及群眾的頭上。

“我的凈土永不破壞,但眾生卻看見了燒盡悉數的現象,故而充溢了憂慮、恐懼等苦惱之情。這些眾生由于有往昔的惡業緣由,所以,通過無量很多的綿長歲月,也聽不到佛、法、僧三寶的名號。悉數修行而有積德行善的人,其性格柔軟率直,這些人都可見到我的佛身在此說法。有的時分,我為這些眾生說佛壽數無量,關于持久見佛的眾生說佛難遇到。我的智力便是這樣,才智之光能照射到無邊的當地。我的壽數有無量劫那么持久,這都是長時間修持善業的果報。

“你們都是有才智的菩薩,切勿對此發生置疑,應當將置疑心斷盡,信任佛語實在不虛。就好像那位良醫,長于使用便利法門,為了救治癲狂的兒子,雖然自己的確在世,但卻說自己死了,這不能說他打了妄語,我也是世人的父親,所以想救助悉數受苦受難的眾生。由于凡夫倒置夢想,所以,雖然我的確在世,但卻說是滅度了。這些眾生由于常常看見我的原因,發生了自豪放縱的心境,然后貪著于五欲,將墮落于陰間、餓鬼、畜生等三惡道之中。我知曉眾生的根性,知道誰行道誰不行道,所以,我能隨各人的具體狀況,依據其應該可以救度的方法,為他們說各種不同的佛法。也正由于如此,我常常暗里考慮,以什么方法使眾生得入無上佛道,趕快成果佛果。”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