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時分,普賢大菩薩對如來的極為妙好積德行善加以稱嘆,然后又對眾菩薩及善財童子說:
善男人,如來的積德行善,便是那十方國際的悉數諸佛,在言說不盡的佛剎極微塵那么多的無量大劫中,接連不斷地講說下去,也是不行能盡頭的。而假如有人要想尋求這一通向無邊積德行善的法門,就應該修習十種廣闊的行愿。
哪十種廣闊行愿呢?
一是禮敬諸佛;
二是稱譽如來;
三是廣修供養;
四是悔過業障;
五是隨喜積德行善;
六是請轉法輪;
七是請佛住世;
八是常隨梵學;
九是恒順眾生;
十是普皆回向。
善財問:大圣啊!什么是禮敬呢?什么又是回向呢?
普賢菩薩告知善財說:善男人,說禮敬諸佛的意思是:包含法界、虛空界和十方三世悉數悉數佛剎疆土在內的,像極微塵數目那樣多的佛,由于我依托普賢菩薩行愿的法力的原因,全都得到我的深心崇奉了解;他們就好像在我面前相同,我以悉數的清凈身業、語業、意業供奉于他們,以此常修禮敬諸佛的積德行善。
在每一佛地點的當地,都閃現出言說不盡的,如佛剎極微塵相同多的普賢菩薩的化身,他們禮敬著相同言說不盡的,像佛剎極微塵相同大都意圖佛。
假如虛空的國際是有盡頭的,我的禮敬才是有盡頭的。正由于虛空的國際是無量無盡的,所以我的禮敬也便是沒有盡頭的。
像這樣,直到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的煩惱除盡,我對佛的禮敬仍然是無量無盡的。
禮敬佛祖的意念,逐個相續,沒有一刻中止,以清凈身業、語業、意業來禮敬佛祖的善積德行善行為也就無量無盡,永無疲倦。
再者,善男人,說稱譽如來的意思是:包含悉數法界、虛空界和十方三世悉數佛地點的疆土,在悉數極端纖細之處,在極端細小的塵土中,都有像悉數人間的極微細塵土那么多的佛。在每—佛地點的疆土中,又都有無量無盡的菩薩眾,在參與那極端隆重的法會,他們在法會中環繞在佛的四周。
我要以極深化的知道和無以倫比的了解力,把悉數這悉數帶到眼前來加以了解。
悉數現出的極微塵數的身形,都生出遠遠超過了辨才天女的奇妙舌根。每一化身都能宣說無量無盡的音聲,形成了夸姣音聲的海洋;每一音聲,包含了悉數夸姣的言辭,它們在稱譽著如大海相同,眾多無邊的如來積德行善。贊賞佛祖的意念行為,逐個相續不斷,直到未來的國際中,直到悉數法界的盡頭處,都一刻也不中止地,無不周遍地在稱嘆贊許佛。
像這樣,直到虛空界盡頭的時分,眾生界盡頭的時分,眾生業盡的時分,眾生煩惱盡的時分,我的稱譽才會有盡頭。但是,虛空界也好,煩惱也好,都無有盡頭時,因而我的贊賞也就沒有盡頭之時。而贊賞佛祖的意念也就前后相續,沒有連續;贊賞佛祖的清凈身業語業和意業也就永無疲厭。
再者,善男人,提到廣修供養,它的意思是:包含悉數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悉數佛土在內的場所,甚至那極端纖細的逐個塵土傍邊的、極端纖細的塵土相同無量多的佛祖地點的場所,都有種種菩薩聚會,會眾人山人海,有如大海一般。而我依托普賢行愿的大法力,發生了殷切的決心和了解才干,可以現前得以看到這隆重的菩薩法會。
可以以上等的夸姣的種種供養資具貢獻給佛。包含如大云一般多的鮮花、鬉飾、天界的夸姣音樂,各種傘蓋寶幢、天神們才干穿戴的衣裳、皇帝天女所運用的寶香、用以涂身的香、用以焚燒的熏香、碾作粉;悉數這些,多如天上的大云,其重量之大,幾乎像是須彌山;不行以核算。不僅如此,作為對佛的供養,又點著了各式各樣的燈盞,有酥油燈、香油燈,又有各色妙香的油燈,那些燈的燈芯,累集起來,也有須彌山那么巨大;那逐個場所的燈油加起來,也竟如大海那么多。
我正是以如此夸姣而不行計量的資具,對佛作供養。
善男人,在悉數供養之中,最為上等的,便是以法作供養了。所謂法的供養,也便是依佛所說恭順實施的供養,為利益有情眾生而作供養,以支撐協助眾生而作供養,代眾生遭受苦楚而作供養,勤修善根積德行善而為供養,堅持菩薩職業而為供養,不放棄上求下化的菩提心而為供養。
善男人,前面我說過的種種供養稱為財的供養,這些供養所取得的積德行善,若與這兒所說的以法供養比較,能得到積德行善幾乎何足掛齒,無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二;財供養的千個俱胝的重量、那由他的重量,或如算分、或如數分,或如比方分、或如優波尼沙陀分等等的重量,若與一分法的供養比較,積德行善都缺乏與之混為一談的。
為什么呢?這是由于悉數如來都尊重佛法的原因,悉數如來都以佛法修行的原因。假如悉數諸菩薩實施法的供養,那他們就成果供養如來的積德行善。這是由于:這樣的供養,才是真實的供養的原因。
如此廣闊的,具有最上積德行善的供養,我將永無休止地繼續下去,直到虛空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惑業有所盡頭、眾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盡頭,我的供養也才會有所盡頭。但是,那虛空國際甚至無明煩惱是無量無盡的,因而我的供養也便是無量無盡的。我的供養心念,前后相續,沒有連續,我以清凈心口意業供養佛祖,也就永無厭惡疲憊。
其他,善男人,所謂悔過業障,它的意思是說:菩賢菩薩自己心中忖念:我在曩昔的無始大劫之中,從前出于貪嗔癡三種無明,做作身口意三種惡業,其惡業好在沒有真實的質礙與形相,不然它便會充塞整個虛空界,甚至虛空界都不能包容。
我今日應該以清凈的身、口、意業,貢獻于遍法界的悉數極端纖細塵土般的佛剎疆土,貢獻于其間的無量諸佛菩薩跟前,以此作誠意的悔過,往后再不造任何惡業,永久安住于佛所擬定的清凈戒律中,以此堆集悉數積德行善。
如此廣闊的,具有最上積德行善的悔過,我將永不休止地繼續下去,直到虛空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惑業有所盡頭、眾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盡頭,我的悔過也才會有所盡頭。但是,那虛空國際甚至無明煩惱是無量無盡的,因而我的悔過也便是無量無盡的。我的悔過心念,前后相續,沒有連續,我以清凈心口意業供養佛祖,也就永無厭惡疲憊。
再者,善男人,所謂隨喜積德行善,它的意思是說:悉數悉數無量無邊的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悉數佛地點的當地,悉數在其間的極端纖細數目好像塵土相同的佛,他們從開始發菩提心以來,為了求得悉數智,不斷勤奮修行,堆集福德,以致不吝舍身舍命,通過了那其數量言說不盡的佛土,通過了那極纖細的塵土相同多的大劫,捐棄了那不行說盡的佛國,以及那佛國中如極微塵土相同多的頭、目、手、足。種種波羅蜜,證入種種菩薩才干取得的才智地步,成果悉數諸佛已得將得的無上大醒悟,以及般涅盤,悉數這悉數的積德行善,甚至佛寂滅后將舍利散布各方的積德行善,都是人間有情可以共享的善根,我都應該相隨而喜。
不僅如此,關于那十方三世悉數國際,關于其間的六趣四生—切品種,關于他們的悉數悉數積德行善,那怕只需一微細塵土那么大,我也都相隨而喜。
關于十方三世悉數國際中的悉數修聲聞和辟支佛的,不管他們是學已滿意無可再學的,仍是有待于更進一步的,對他們所獲的積德行善,我也都相同隨喜。
不僅對二乘修行者如此,關于悉數大乘菩薩,對他們為了得到無上正等正覺而所修所作的無量無邊極端困難、極端苦楚的實踐,對此修行所得的積德行善,我也都相同隨喜。
如此廣闊的,具有最上積德行善的隨喜,我將永無止地步堅持下去,直到虛空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惑業有所盡頭、眾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盡頭,我的隨喜也才會有所盡頭。但是,那虛空國際甚至無明煩惱是無量無盡的,因而我的隨喜也便是無量無盡的。我的隨喜心念,前后相續,沒有連續,我以清凈心口意業供養佛祖,也就永無厭惡疲憊。
其他,善男人,所謂請轉法輪,它的意思是說:包含悉數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悉數佛土在內的場所,甚至那極端纖細的,不行說的逐個塵土傍邊的,極端纖細的,塵土相同無量的佛祖地點的場所,極細塵土相同不行盡數的諸佛,于其間得成正覺,悉數菩薩聚會,勸請佛為利益眾生而轉法輪,會眾人山人海,有如大海一般。
我也以清凈的身口意業,誠意向佛禮敬,以種種辦法向佛懇求,期望佛能為眾生說法。
如此廣闊的,具有最上積德行善的勸請說法,我將永無休止地堅持下去,直到虛空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惑業有所盡頭、眾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盡頭,我勸請說法的盡力也才會有所盡頭。但是,那虛空國際甚至無明煩惱是無量無盡的,因而我的勸請也便是無量無盡的。我勸佛為利樂眾生而轉法輪的心念,前后相續,沒有連續,我以清凈心口意業供養佛祖,也就永無厭惡疲憊。
再者,善男人,所謂請佛住世,它的意思是說:包含悉數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悉數佛土在內的場所,甚至那極端纖細的,不行說的逐個塵土傍邊的,極端纖細的,塵土相同不行盡數的諸佛,凡欲在這傍邊成果般涅盤的,還有那悉數大乘菩薩、二乘中的聲聞和辟支佛——不管他們是學已成果,無可再學的,仍是有待盡力學習的,我都要勸請他們,在無量很多的悉數佛土中,在極微塵土相同不行數的大劫中,為了利樂眾生,必定不要入于涅盤。
如此廣闊的,具有最上積德行善的請佛住世,我將永不休止地盡力下去,直到虛空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惑業有所盡頭、眾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盡頭,我請佛住世的盡力也才會有所盡頭。但是,那虛空國際甚至無明煩惱是無量無盡的,因而我的勸請也便是無量無盡的。我勸佛、菩薩和二乘圣者為利樂眾生而轉法輪的心念,前后相續,沒有連續,我以清凈心口意業對佛的供養,也就永無厭惡疲憊。
再者,善男人,所謂常隨梵學,它的意思是說:像這娑婆國際的教主毗盧遮那佛,從他剛開始發菩提心尋求無上道以來,一向驍勇精進。他以不行說盡的身體、壽數大行施舍,把自己身上的皮剝下來作紙,把骨頭剖開作筆,把血剌出來當墨,用這些來書寫釋教的經典。這些經典堆積起來,竟有須彌山那么高。為了宏揚佛法,尊重佛法,連身體性命都不珍惜,就更不用說舍不得王位、城池、村落、宮廷、園林或其他任何東西了。
不僅如此,毗盧遮那佛還實踐了種種極難極苦的苦行,及至最總算菩提樹下成果醒悟,顯現了種種神通,示現了種種改變,以無量無盡隨機應化的佛身,呈現于種種法會場所;呈現于諸大菩薩聚會聽法的道場;;呈現于聲聞、辟支佛及悉數會眾的道場;或呈現于轉輪圣王、小王眷屬和眾生的道場;或處在剎利、婆羅門、長者和居士的聚會聽法道場,以致于處在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生的聚會聽法道場。在這悉數的法會道場中,他都用滿意的音聲,宣布雷霆般的轟動,并根據眾生所喜所樂而各各施教,為其說法,使其老練,直到終究佛自己示現寂滅相,入于涅盤,才算積德行善滿意。
如佛祖所作的悉數這悉數利樂眾生行,都是我應該牢記在心,念念不舍,隨時遵從效法的,這就叫常隨梵學。
就像這樣,在悉數法界處、悉數虛空界處,在十方三世的悉數佛剎中,在如微細塵土相同不行盡頭的佛剎中,都有如來在艱苦地修行,為利樂眾生而精進盡力。我也要像他們相同,在悉數念念相續中,跟隨效法悉數諸佛。
如此廣闊的,具有最上積德行善的常隨梵學,我將永不休止地盡力下去,直到虛空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惑業有所盡頭、眾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盡頭,我效法跟隨悉數諸佛的盡力也才會有所盡頭。但是,那虛空國際甚至無明煩惱是無量無盡的,因而我的隨佛修學也便是無量無盡的。我隨佛、菩薩和二乘圣者為利樂眾生而不斷學習修證的心念,前后相續,沒有連續,我以清凈心口意業對佛的供養,也就永無厭惡疲憊。
再者,善男人,所謂恒順眾生,它的意思是說:在悉數境地中,這包含無盡的法界、無盡的虛空界以及那不行說盡的其數量如海水相同眾多的十方佛國之中,不管眾生之問有多么大的差異;不管其為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許仍是其依存于空氣、草木、花卉而住;不管他們在生類、形狀、色彩、容顏、壽數、種族、名號、欲樂、裝扮等方面,也不管他們在衣服、飲食,或許在寓居的寨子、聚落、城池、宮廷等方面有多么大的差異;不管他們是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等,仍是歸于無足的、兩足的、四足的、多足的,仍是歸于有形色的、無形色的、有意念的、無意念的,仍是既非有意念、又非無意念的,一句話,悉數這悉數各式各樣的眾生,我都要隨順他們的志愿,對他們作種種供養,作種種服侍,好像孝敬父母、好像服侍師長:恭順地對待悉數眾生,與對待阿羅漢,以致對等如來自己相同;對悉數被疾病苦楚所摧殘的眾生,我愿作他們的良醫;對—切迷失方向的眾生,我愿替他們指引路途;在漫漫的黑夜里,我愿化作眾生的火炬;對那貧窮無告的人,我將讓他們得到瑰寶。悉數立下誓愿要常常隨順眾生的菩薩,都應該這樣相等而無不同地為悉數眾生帶來利益。
為什么呢?悉數發心修行,上求下化的大乘菩薩,假如可以隨順眾生,也就等所以隨順并供養了諸佛如來;如來關于眾生可以尊重、可以事奉,那也便是關于佛的尊重和事奉了;假如可以令悉數眾生心生歡欣,那也便是令諸佛如來歡欣了。
為什么呢?由于諸如來的實質提到底也便是大悲之心?。≌歉鶕@種大悲之心,才生出了求醒悟的菩提心;正是由于這種菩提心,才干成果無上正等正覺。
發心修大乘道的菩薩,比如那原野和沙漠中的大樹,其大悲之心有如大樹的深根,由于它可以獲取水分,所以才干枝繁葉茂,才干結出碩果。而處在這存亡輪回的原野沙漠之中的菩提大樹,也是這樣,悉數眾生是這大樹的深根,諸佛菩薩則是這大樹的花與果實。只需大悲之水,充沛灌溉眾生使得利益時,才干成果諸佛和菩薩的果實,使得才智醒悟。
為什么呢?這是由于假如以大悲之水灌溉饒益眾生,才可以成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原因。正由于如此,菩提醒悟是歸于眾生的,如來脫離了眾生,悉數菩薩便失去了根底,也就無從成果無上正等正覺了。
善男人,你對這一道理,應該這樣來加以了解。由于以相等心關于悉數眾生,沒有人我高低的別離,所以可以使大悲之心滿意成果;由于可以常常隨順眾生,所以可以修養蘊育悲心,以此善積德行善來供養如來佛祖。
菩薩如此修習具有廣闊的,最上積德行善的隨順眾生行,直到虛空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惑業有所盡頭,眾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盡頭。到那時,我修隨順眾生積德行善行的盡力也才會有所盡頭。但是,那虛空國際甚至無明煩惱是無量無盡的,因而我的隨順眾生也便是無量無盡的。我以眾生為俯仰,念念不舍的心意,前后相續,沒有連續,我以清凈心口意業對佛供養,也就永無厭惡疲憊。
再者,善男人,所謂普皆回向,它的意思是說:將第一大愿禮敬諸佛所具的積德行善,一向到第九大愿恒順眾生所得的積德行善,都徹底地沒有保留地反轉過來,再將其歸向悉數悉數法界、悉數虛空界的悉數眾生。
惟愿悉數眾生,常常得到安寧和高興,沒有各式各樣的疾病苦楚的摧殘;那怕他們生出惡念,也都終歸不會做成惡事;一旦他們心生善念,便會當即成果善業;關于他們,悉數通往三種惡道的門戶都現已封閉,而所敞開的僅僅通往三善道的,也便是或人或天或菩薩的以致成佛的路途。悉數諸眾生中心,如來有的由于往昔集合下種種惡業,成果現時招感了悉數極端嚴峻的苦楚后果,那我甘愿替他們忍耐,而要讓他們擺脫出來,終究成果無上大菩提。
菩薩如此修習具有廣闊的,最上積德行善的回向善德行,直到虛空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國際有所盡頭,眾生的惑業有所盡頭,眾生的無明煩惱有所盡頭。到那時,我修回向善積德行善給悉數眾生的大愿心也才會有所盡頭。但是,那虛空國際甚至無明煩惱是無量無盡的,因而我的回向積德行善行也便是無量無盡的。我以眾生為俯仰,念念不舍的心意,前后相續,沒有連續,我以清凈心口意業對佛的供養,也就永無厭惡疲憊。
善男人,這便是稱菩薩摩訶薩的大菩薩許下的十種大愿心,這但是滿意具足的愿心??!
假如悉數菩薩,可以以這十大愿為本懷,深化實踐這十種大愿,那他們就可以使悉數眾生善根老練,使悉數眾生隨順而入無上正等正覺;他們也就因之而可以滿意地成果那具有大海相同深廣的積德行善的所謂普賢菩薩行愿海。所以說啊,善男人,你關于這兒所說的道理,應該這樣來加以知道呢。
設若有這樣的善男人善女性,又設若有十方三世的、無邊無量的、言說不盡的佛剎疆土,其疆土有如極纖細塵那樣地多得不行計數,又設若這些善男人善女性能以無盡的充溢這無邊國際的上妙七寶,以及使悉數渚天神、人類得大歡欣的無上安泰,來對悉數國際的眾生高文施舍;又能以無盡的充溢這無邊國際的上妙七寶,以及使悉數諸天神、人類得大歡欣的無上安泰,來對悉數國際的諸佛菩薩加以供養。其施舍和供養的時刻歷經無量無盡的、如前面所說的佛剎疆土和極纖細塵數那么不行計量的無邊大劫,在此相續不斷的無量時刻的施舍供養之中所得的積德行善盡管太大太大,但它若與方才所說的十大愿比較,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怎么說呢?如若有人那怕聽說了這十大愿?這十大愿只需一通過耳朵,則前面所說的大積德行善尚不及它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以致于不及它的優波尼沙陀分之—呢!
或許還有人,心中深懷崇奉之心,承受奉持、持誦朗誦這十大誓愿,以致于書寫其間的那怕一個四句偈語,也就可以當即消除悉數的五無間罪業;他在此國際上的悉數身心不適和疾病,悉數煩惱苦楚,以致于無量無邊佛剎和不行計量的極纖細塵數的惡業,也都可以得到消除;而悉數惡魔的大軍、悉數違害逼惱眾生的夜叉、羅剎,或鳩盤茶,或毗舍怯,或化生的惡鬼部多,悉數悉數飲人血啖人肉的兇暴鬼神,它們都不能近人跟前為害;不單這樣,它們有時還能發心為善,前宋接近看護呢。
所以說啊,如若有人常常朗讀此十大誓愿,那么在此人間,他不管走別哪里,—定不會有任何的隔絕阻礙,有如天空中的明月,無出于云翳之上。他就會得到悉數諸佛菩薩的稱誦贊賞;得到—切天神和人類的禮敬;得到人間悉數眾生的盡心供養。
像這樣的善男人,由于他讀誦十大愿,所以可以得當地運用此身體,以此身來修習普賢菩薩的滿意誓愿積德行善。并在不太遠的將來。也像普賢菩薩—樣,得以迅速地成果奇妙色身,也具有三十二種諸佛才有的大人吉瑞相。
他若生在人天道中,那他所生的人家也必定是富有人家。他可以損壞—切的惡道惡趣,可以遠離悉數妨礙修行的壞朋友;可以制服悉數違害善業的外道異瑞;可以擺脫調伏悉數煩惱,有如獅子相同驍勇摧伏群獸;他有資歷承受悉數眾生的供養。
另一方面,像這樣崇奉誦持普賢十大愿的人,當他命終之時,在那終究的一剎那間,身體中的悉數感覺器官分化離散,于—切親屬眷屬放手而去,在生時的悉數威勢當即消失。平常一刻不能脫離的輔相大臣、內宮外城、大像坐騎、寶馬車乘、種種瑰寶、豐溢庫藏,此刻再也不能隨逝世而帶去。但假如他可以在前的悉數時刻,心胸此普賢十大愿,念念在彼,引導在前,則在死前一剎那,得以往生極樂國際。
等到了那里,便看見阿彌陀釋教主,身邊有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陪侍環繞,悉數菩薩也都色相瑞正莊重,無不具有滿意積德行善。而此往生極樂國際的善男人,也能看見他自己生于清凈蓮花之中,得到阿彌陀佛預言可得成佛的印證。
得到這樣的印證之后,通過了很多百千萬億那由他的大劫時刻,他又投入到無量無邊的、言說不盡的、十方國際中去,用自己的才智力氣,違拗眾生的心念,為使他們得饒益而無惡不作。
這樣他再不會要多久,就應當入坐于成正覺的菩提道場,在其間降伏魔鬼的大軍。成果正等的菩提醒悟之后,又為眾生轉妙法轉,使那無量無邊的佛剎疆土中的、如極纖細塵那樣不行盡頭的國際中的悉數有情,盡皆得發菩提愿心;又根據悉數這些眾生的不同性格、氣質、才干,加以不同的各各適合的教訓,使得他們善根老練,直到那無有邊沿的未來劫海消逝盡,都在持之以恒地為饒益悉數眾生而遍及盡力。
善男人,上面所說無量無邊的、極纖細塵那樣不行說盡的佛剎疆土中的眾生,若有聽聞了或是信任了這兒所說的十大宏愿,又可以從而承受它、頂戴它,而且廣泛地去為人們宣說解說,那他所取得的積德行善,真實大得無與倫比,除了佛世尊之外,沒有人可以知道終究會有多大。
因而,善男人善女性,你們在聽了這十大宏愿今后,心中不要發生任何疑問想法,必定要真實地秉承它;不僅如此,秉承了就要可以讀誦;可以讀誦,就要記持不忘;就要可以書寫,以致廣泛地為人宣說解說。
這許多的人等,在一念之中,就可以把十大宏愿所講的種種持行希望加以實踐,并有所成果,也就可以得到很多無量的福德集合,可以在很多無量的煩惱所成大苦海中,救拔出正在受苦楚折磨的眾生來,使他們遠離苦海,逐個得到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際的時機。
就在這時分,普賢大菩薩為了從頭著重方才所說的道理,以高眼調查十方眾生的意念希望之后,宣說了以下的這么一段偈頌:
悉數十方國際中,三世悉數人師子,我以清凈身語意,悉數遍禮盡無余。
普賢行愿威神力,普現悉數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逐個遍禮剎塵佛。
于一塵中塵數佛,遍地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堅信諸佛皆充溢。
各以悉數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于未來悉數劫,贊佛甚深積德行善海。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涂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重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逐個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闊勝解心,堅信悉數三世佛,悉以普賢行愿力,遍及供養諸如來。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悉數我今皆悔過。
十方悉數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悉數如來與菩薩,悉數積德行善皆隨喜。
十方悉數人間燈,開始成果菩提者,我今悉數皆勸請,轉于無上妙法輪。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誠懇而勸請,唯愿久住剎塵劫,利樂悉數諸眾生。
悉數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悔過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我隨悉數如來學,修習普賢滿意行,供養悉數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悉數天人師,悉數意樂皆滿意,我愿普隨三世學,速得成果大菩提。
悉數十方三世剎,廣闊清凈妙莊重,眾會環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悉數諸眾生,愿離憂患常安泰,取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余。
我為菩提修行時,悉數趣中成宿命,常得落發修凈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天龍夜叉鳩槃茶,甚至人與非人等,悉數悉數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勤修清凈波羅密,恒不忘失菩提心,滅除障垢無有余,悉數妙行皆成果。
于諸惑業及魔境,人間道中得擺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悉數惡道苦,等與悉數群生樂,如是經于剎塵劫,十方利益恒無盡。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于未來悉數劫,恒修普賢廣闊行,滿意無上大菩提。
悉數與我同行者,于悉數處同聚會,身口意業皆平等,悉數行愿同修學。
悉數益我善常識,為我顯現普賢行,常愿與我同聚會,于我常生歡欣心。
愿常面見諸如來,及諸佛子眾環繞,于彼皆興廣闊供,盡未來劫無疲厭。
愿持諸佛奇妙法,光顯悉數菩提行,終究清凈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
我于悉數諸有中,所修福智恒無盡,定慧便利及擺脫,獲諸無盡積德行善藏。
一塵中有塵數剎,逐個剎有難思佛,逐個佛處眾會中,我見恒演菩提行。
普盡十方諸剎海,逐個毛端三世海,佛海及與疆土海,我遍修行為劫海。
悉數如來語清凈,一言具眾音聲海,隨諸眾生意樂音,逐個流佛辯才海。
三世悉數諸如來,于彼無盡言語海,恒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化于未來,盡悉數劫為一念,三世悉數悉數劫,為一念際我皆入。
我于一念見三世,悉數悉數人師子,亦常入佛境地中,如幻擺脫及威力。
于一毛端極微中,呈現三世莊重剎,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化而嚴凈。
悉數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終究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接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積德行善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凈莊重勝福力,無著無依才智力,定慧便利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清凈悉數善業力,摧滅悉數煩惱力,克服悉數諸法力,滿意普賢諸行力。
普能嚴凈諸剎海,擺脫悉數眾生海。善能別離諸法海,能甚深化才智海。
普能清凈諸行海,滿意悉數諸愿海,接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三世悉數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愿,我皆供養滿意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悉數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我今回向諸善根,愿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凈,諸行剎土亦復然,如是才智號普賢,愿我與彼皆平等。
我為遍凈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愿,滿彼工作盡無余,未來際劫恒無倦。
我所修行無有量,取得無量諸積德行善,安住無量諸行中,了達悉數神通力。
文殊師利驍勇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悉數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愿,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愿我臨欲命終時,盡除悉數諸妨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泰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果此大愿,悉數滿意盡無余,利樂悉數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凈,我時于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很多百俱胝,智力廣闊遍十方,普利悉數眾生界。
甚至虛空國際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悉數無盡時,我愿終究恒無盡。
十方悉數無邊剎,莊重眾寶供如來,最勝安泰施天人,經悉數剎微塵劫。
若人于此勝愿王,一經于耳能生信,求勝菩提心渴仰,取勝積德行善過于彼。
即常遠離惡常識,永離悉數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愿。
此人善取勝壽數,此人善來人中生,此人不久當成果,如彼普賢菩薩行。
往昔由無才智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除。
族姓品種及容色,相好才智咸滿意,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克服諸魔眾,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悉數諸含識。
若人于此普賢愿,讀誦受持及講演,果報唯佛能證知,決議取勝菩提道。
若人誦持普賢愿,我說少分之善根,一念悉數悉皆圓,成果眾生清凈愿。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就在這時分,普賢大菩薩在我佛如來跟前,把這普賢宏愿的清凈偈講頌結束之時,善財童子聽得如此歡欣,不由手之舞之,積極而起。在此聚會的菩薩會眾,也都無不感到歡欣。
如來所以贊賞說:善哉,善哉。
就在世尊和悉數諸二乘圣者及諸大菩薩講演這不行思議的擺脫境地、不行比較的奇妙法門的時分,以文殊師利為上首的許多大菩薩,還有那才智現已老練的六千比丘眾;以彌勒菩薩為上首的,生于賢劫年代的悉數大菩薩;以無垢普賢菩薩為上首的許許多多;尚待終身度過就能成佛的大菩薩,還有那許許多多居于灌頂位的大菩薩,還有那十方三世種種國際中的、不行說盡的眾菩薩,都來這兒聚會。悉數這些菩薩和大菩薩,其數之多那怕悉數十方佛剎海水都化作極微點滴,尚不能說盡。
在這聽說法的眾會之中,以大才智的舍利弗、摩訶目犍連等佛的大弟子為上首,其所擁有的諸大聲聞和天神人類,悉數國際的帝王,再有諸天、神龍、夜叉、干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人非人等等悉數群眾,在聽佛宣說佛法之后,無不大大地歡天喜地,深心信受,頂戴奉行。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