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時是幾點到幾點
午時對應現代時刻的11時至13時。
我國古代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持平於如今的兩小時。相傳是古人依據我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刻來命名各個時辰。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運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_、晡時、日入、傍晚、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明,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順次遞推。
午時是幾點到幾點鐘?
午時指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
古代計時法將一天一夜分為十二時辰,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為午時。亦泛指正午前后。唐-白居易-《午睡》詩:“不作午時眠,日長安可度?”意思是不在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睡覺,持久的白日怎么能度過。
十二時辰中其他部分時辰指的時刻
1、子時:夜半,又叫半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2、丑時:雞鳴,又叫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3、寅時:平旦,又稱拂曉、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替換之際。(03時至05時)。
4、卯時:日出,又叫日始、拂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刻。(05時至07時)。
午時是幾點
午時對應現代時刻的11時至13時。
我國古代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持平於如今的兩小時。相傳是古人依據我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刻來命名各個時辰。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運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_、晡時、日入、傍晚、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明,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順次遞推。
以上文字內容便是小編收拾的關于午時是幾點和冬季的午時是幾點的具體介紹,期望可以協助到您;假如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住保藏重視。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