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貢卻杰波(1034-1102)

昆·貢卻杰波(1034-1102),生在后藏雅隆庫多地區,今薩迦縣扎崗鄉雅隆村。哥哥昆若·喜饒次程是一個在家里修行人,遵守戒條,沒有創立家中,專以修法主導,熟練舊傳密法,熟諳般若學。貢卻杰波從小遭受寧瑪派觀念的危害,年青時隨爸爸和哥哥學習培訓舊傳密法和般若等佛家生活哲理,把握了祖傳教學和人世間方術。在被稱作薩迦舊寺的扎沃垅巴的巴欽頗章,他常常和哥哥一起靜修心覺,耳濡目染舊傳密法日漸衰頹,新譯密法日趨昌盛,期盼獲得新密法。

一次,哥哥告訴他:“現在是密法紊亂錯亂之時,將來在吐蕃修行舊密法的人已不太可能得到造就。我家全部的教學,有自身的作用。我們家祖輩的經典佛象都會芒喀地區專家學者卓彌譯師那邊,你可以去向他學習教學。”因此,兄弟二人在巴欽頗章創建了三座佛殿,掩埋好佛像、經典和法物。隨后,貢卻杰波帶著坐騎和財產北進芒喀的娘古隆寺拜謁卓彌譯師,造化弄人卓彌出門傳法。貢卻杰波回到雅隆寒林,從已經那邊修習的秦譯師聽受《喜金剛續第二品》。缺憾的是,學習培訓半途,秦譯師過世。臨死前,秦譯師留有臨終遺言:“未學完之法,可去芒喀向卓彌譯師學習培訓。”貢卻杰波第二次到娘古隆寺謁見卓彌譯師,奉上從故鄉運進的坐騎和珠寶首飾。從卓彌譯師那邊,他獲得了“道果”專家教授和所有經教,變成卓彌“完滿經續五徒弟”之一。

以后,貢卻杰波還從桂·庫巴拉孜學習培訓“集密”;幾乎藏的鄔仗那班智達喜饒薩哇(慧明)學習培訓五明點法;從瑪完曲小熊譯師聽受《勝樂》和《成就藏》法;從瑪覺譯師和巴日·仁青扎學習培訓發菩提心法。此外,他還從止邁譯師、布讓譯師、南喀貝弟兄、昆·吉秋哇和結熱阿僧等優秀教師學習培訓別的密法,大部分把握了新譯密法,稱得上新老密法掌教。

自此,他在尚域嘉雄地區建造了一座佛殿,以留念父親和哥哥,塔內裝藏了一對金剛橛。一日,貢卻杰波和眾徒弟走上巴欽頗章周邊的一座小山坡,一望往北眺望,看到仲曲河北邊峰巒起伏,山岡綿延,本波日山形近一頭極大的臥象,小山坡右邊農田呈乳白色,油亮發光,齊集瑞祥之相。他想:假如在那里修建一所寺廟,可能對佛教和一切眾生大有益處。因此,1073年秋天,他以一匹白騾馬、一套品牌女裝、一串珠寶首飾、鎧甲一副等購買門卓下列、帕卓之上兩大峽谷間的山坡地,在本波日小山坡建造了古絨寺,因人土呈灰白,故稱“薩迦寺”,薩迦派因而而而出名。

貢卻杰波并不是遁入空門佛家弟子,只是一個在家里修行人。他以薩迦寺為壓根法事,教給從卓彌·釋迦益希那邊學得的道果專家教授,薩迦派佛家弟子因而尊奉卓彌為該派創辦人。從法統上能夠 那樣說,但把卓彌·釋迦益希做為薩迦派的具體創始人并不科學,終究是貢卻杰波建造了薩迦寺,薩迦派因而寺而而出名,薩迦派的運營執政者也是昆氏大家族人。貢卻杰波掌管薩迦寺法座三十年,創建了以昆氏大家族為管理中心的僧伽機構,把創建在阿賴耶識基本以上的道果專家教授做為本寺的關鍵教學。

貢卻杰波階段,在教學教給層面關鍵采用口口相傳的方法,偏重于密法,不重視文本著作。真實使薩迦派昌盛的人,是“薩欽”貢噶娘布以及子孫后代。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