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貢替寺(直貢噶舉派)

直貢替寺,全稱直貢替沃門強久林(密嚴剎土菩提洲),坐落于西藏自治區墨竹工卡縣地區,海拔高度4500米,是直貢噶舉派的祖寺。據藏文歷史資料記述,直貢噶舉的創辦人是帕木竹巴的徒弟直貢巴·仁欽貝(1143-1217),他是四川鄧柯(今四川甘孜州西北部地區)人,屬居熱氏大家族。公年1177年至公年1179年他曾主持人丹薩替寺三年,后因與寺僧不和而卸任,于公年1179年到墨竹工卡的直貢地區,在原來小寺(帕木竹巴的徒弟米聶貢仁所建)的基本上擴建變成一座大寺,這就是知名的直貢替寺。直貢巴的姓名亦從而寺名而成,他所傳的教派也就被稱作“直貢噶舉”。

直貢替寺由直貢巴·仁欽貝興建于公年1179年,至今已有800很多年的歷史時間。由經堂、藏經樓、壇城、護法神殿和修禪迷室構成。修禪迷室撒落在行為主體工程建筑四周,只有一個小汽車照明和一個小窗子,總面積為6至7平米。聽說現階段有喇嘛20多的人已經修禪,有的喇嘛裝飾滿三年三月零三天,修夠者便可獲得“倉巴”的頭銜,時間較短者也要留月。

拙火定(即修丹田熱的臍輪火法)是噶舉派的一種密法,也是該寺的一大特性。聽說到迄今為止,該寺做成拙火定的僅有兩個人:巴窮仁波且(1991年94歲時坐化)、丹增尼瑪。聽說,做成拙火定的人能在冬季將剛從水里撈起來的僧衣披在的身上烘干;假如下了雪,他在房間內發功過后,房頂上的雪立刻能夠溶化。

直貢替寺生命念經別具特色,它能使靈魂出竅。這類灌頂的方式 僅有直貢貼寺的活佛才可以實施。佛家覺得,人死之后生命有可能進到“三善趣”,即覺醒趨于天、人、暗帝;也是有很有可能進到“三惡趣”,即覺醒趨于煉獄、畜牲、餓鬼道。假如根據直貢貼寺活佛“灌頂”,在逝者頭頂打一個洞,生命便會從頭頂出去,進到三善趣。聽說灌頂師讀完經,一拍巴掌,被灌頂的人頭頂蓋的紙都是飛走,頭頂會出現一個小孔。如果不灌頂,如果你到直貢貼寺天葬場用頭輕輕地碰那邊的嘛呢石,人死之后也會進到三善趣。

直貢替寺每到豬年舉辦的“破瓦”大灌頂法案十分知名,而寺中時興的噶爾羌姆金鋼神舞亦別具特色。直貢噶舉全盛時期,直貢替寺有十多萬眾僧,以后直貢噶舉慢慢衰弱,直貢替寺的佛家弟子總數也逐曰下降。1961年時,直貢替寺的眾僧僅有400多位,有六個拉章和八個活佛系統軟件。在其中“切倉”活佛系統軟件和“瓊倉”活佛系統軟件最知名,影響力亦最大。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