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文詞匯“chakravartin”一般譯為“國際王”或“帝王”,其字面意義是“轉輪者”或“無障礙旋轉的輪”。該詞的前綴“charkra”有多種解說,能夠指太陽的火輪或太陽神的戰車,其雙輪代表著六合。作為毗濕奴的標識,輪是他的圓盤,輪也作為眾神的掌心和足底的吉利標識呈現。作為計量單位,輪指的是兩個海岸線間陸地的表面積。轉輪代表著塵俗和宗教的威望,它表明運動、擴展、成功、改變及一個新的倫理道德次序的構成。
當悉達多王子[1]誕生之時,大先知阿悉達[2]將一些奇特事情和嬰兒身體上的吉利標識解說為神示,明示這個孩子注定要成為轉輪王或覺者佛陀。他命中注定會取得塵俗或精力的統治權。好像鐘擺能夠朝兩個方向搖擺相同,他只能挑選其一。由于這個原因,悉達多之父凈飯王[3]盡心竭力維護其子不讓他觸摸嚴格的給假實際,而讓他沉溺于感觀滿意的殷實給假及年青、精力旺盛和秀美的永久高興的虛幻之中。在好奇心的唆使下,年青的王子走出黃金鳥籠到外面的國際去冒險。他親眼目睹老、病、死的實際。他意識到,苦楚是人之宿命,這一實際揭開了永久主義的虛偽面紗。假如人的魂靈終究會被老、病、死打敗,那么,他又能從取得整個國際中獲益些什么呢?面臨如此喧囂的非永久的實際,年青的王子不想再做任何其他挑選。國際的操縱是終極的虛幻。只要自我探尋苦楚的本源和心之賦性才干終究了解實際。
轉輪王的觀念源于毗濕奴教[4]“大圣賢”[5]陀提吉[6]的理念。作為毗濕奴的化身,大圣賢有三十二大相和圣賢的八十隨行好[7]。佛陀釋迦牟尼也有三十二相,在印度教中,他被愛崇為毗濕奴十大化身中的第九化身。這樣的人注定要成為國際的操縱。與佛陀相同,在人間的某一個時段只能有一位轉輪王。轉輪王誕生前都有佳兆和星象閃現。轉輪王之母一般會在其出世后不久亡故,這種狀況與佛母的狀況千篇一律。日食與轉輪王的逝世一起呈現,由于太陽自身也是天上轉輪王的大轉輪的化身。轉輪王的出世預示著七財的呈現,七財包含:1)信財;2)戒財;3)慚財;4)愧財;5)聞財;6)舍財;7)慧財。轉輪王出世時,七政寶也一起呈現,它們是:1)金輪寶;2)神珠寶;3)玉女寶;4)主藏臣寶;5)白象寶;6)紺馬寶;7)將軍寶。金輪和神珠是轉輪王塵俗和精力莊嚴的標志,也是取得滿意的奇特東西。紺馬和白象是其坐騎,標志著不知疲倦的速度和力氣。玉女、主藏臣和將軍是表現其愛、才智和權利的三位一體,他們的忠實得到他的恩惠。在壇城供物中,金寶瓶也列入轉輪王七政寶之中,構成一組更為直觀的八瑞相。
注解:
[1] 梵文:siddhartha,釋迦牟尼落發前的本名,全名“薩婆悉達多”。
[2] 梵文:asita,阿悉達,人名。
[3] 梵文:suddhodana,凈飯王,相傳為釋迦牟尼之父,迦毗羅衛國國王。
[4] 梵文:vaishnavite,毗濕奴教。信仰大神毗濕奴及其各種化身的教派。
[5] 梵文:mahaparusha,大圣賢。
[6] 梵文:dadhichi,陀提吉,圣賢名。
[7] 八十隨行好,佛的身體所具足的八十種吉相。聽說這是通過百大劫的持久修行才干感得,亦稱“八十種好”。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