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勤修四觀是化解不氣憤的有用辦法

遇到工作時要勤修以下四觀,可選擇其中之一觀即可:

  一觀:世上沒有一個壞人、偽君子、敵人,所謂的偽君子是由于其過錯的知道和習氣導致了過錯的行為,咱們應該予以了解。

  二觀:人生如夢,在此夢中咱們不該沉湎高興,不該固執苦楚,夢中我、人、高興、苦楚等等全部皆為虛幻,當一覺醒來時,無可尋找。正所謂:夢里分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三觀:全部眾生本來是佛,現在是佛,未來仍是佛,不增不減。惹我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妄念,我若起嗔心,則是對他的妄念發脾氣,以我之妄念大志他之妄念,如此愚蠢可笑算了。由于自己固執我相、人相,所以才做此愚蠢之事。若無我,他惹誰了?若無他,誰惹我了?我之妄念若消,他之妄念亦亡。

  四觀:此偽君子便是曾經的我,在無量劫的時間內,我做過和他相同無恥的人、和他相同愚蠢的人,和他相同兇惡的人。當時縱是偽君子,我也期望別人了解我,保護我,關懷我。我能了解眼前的此偽君子,便是了解宿世的我,我若能了解宿世的我,我也應當了解眼前的偽君子,盡管我不贊同他,溫順對立他,但我應當了解他、保護他,關懷他。

  嗔恨心重,闡明這個人的業障習氣很重,很簡單生嗔恚心,看人不順眼,看事也不順眼,這是他的業障。可是對真實修行人來說,他是善常識,為什么?沒有這些人天天來找費事,天天來罵你、凌辱你、欺壓你,你的忍辱波羅蜜到哪里修?所以遇到這些人,咱們全部承受,合掌恭順,承受經驗,一句話也不回。他說完了,謝謝他,阿彌陀佛!他每一次罵,你都是這個心情,一朝一夕,他會醒悟,他會感動。肯定不可以對罵,對罵就沒完沒了。他一個人罵,罵累了就不罵了。他在那里罵,我在這里念阿彌陀佛,讓他罵,這是消自己的業障。他替我消業障,我應當感謝,我念阿彌陀佛回向給他。假如別人贊賞你,也不要生歡欣心,這未必是真的。人家恭維你,要想到我哪有這個德行讓人贊賞,要生慚愧心。

  氣憤,在釋教中稱為“嗔恨心”。一般,是對咱們不肯聽見、看見的人或事的反響。尤其是“自我”遭到損傷后,咱們往往條件反射般地現起這一煩惱。

  阻撓這種心情的產生,主要是從平常開端略勝一籌。其要害,在于淡化自我,并設身處地多為別人考慮。一起,活躍修習愛心、慈悲心,以此化解并消除嗔恨。

  當嗔心生起時,則應學會觀照自己的心,而非順著這一心思慣性持續。許多時分,工作剛產生時咱們并沒有那么氣憤。但由于不懂得及時阻止,使之在心中不斷延伸、強大。事實上,這個嗔心正是咱們自己培育起來的。所以,當咱們面臨窘境或遭到損傷時,應以才智觀照自己的心,而不是跟著嗔心跑。那樣的話,嗔心就會像星星之火般,順著風勢搖搖晃晃起來。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