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教以慈悲為懷,視眾生相等,這其間也包含了動物。佛法以為全部的生命都是相等無二的,在本質(zhì)上并無不同。但因為緣由果報的聯(lián)系,所以現(xiàn)前的生命形狀各有不同。而佛陀長于依據(jù)眾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說法,度其出輪回苦海。
在佛陀的各種說法傍邊,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間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賦有興趣的一起賦予了深入的內(nèi)在,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用方法。下面就佛經(jīng)的一些動物的涵義略作闡解。
01、龍
在佛經(jīng)中,龍為看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jīng)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之別。
龍族的領袖稱龍王,他們具有強壯的威力,故成為佛的看護者,別的有一類“不合法行龍王”,因為不順法物,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遭到熱沙燒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樓羅捕食的苦惱。在諸尊龍王中,以五大龍王及八大龍王最為著稱。
(一) 難陀龍王
意譯為歡欣龍王,乃護法龍神之上首。
(二) 跋難陀龍王
意譯為賢喜龍王,又稱優(yōu)波難陀龍王,與上記之難陀龍王為兄弟。
(三) 沙伽羅龍王
意譯為海龍王,又稱娑竭羅龍王,為古來請雨法之本尊,亦為觀音二十八部眾之一。
(四) 和修吉龍王
意譯為寶有龍王、寶稱龍王,多頭龍王、九頭龍王,又稱婆修豎龍王、筏蘇枳龍王。能繞妙高山,并以小龍為食。
(五) 德叉伽龍王
意譯為多舌龍王、兩舌龍王、視毒龍王、現(xiàn)毒龍王、能損害者龍王。以仇視即可使人畜即時命終。
(六) 阿那婆達多龍王
意譯為無熱惱龍王,又稱阿耨達龍王。住于雪山頂之阿耨達池。
(七) 摩那斯龍王
意譯為粗心龍王、高意龍王、慈心龍王、大力龍王、大身龍王,又稱摩那蘇婆帝龍王。
(八) 優(yōu)婆羅龍王
意譯為青蓮龍王。因住于青蓮華池而有此名。
02、象
象在釋教中是尊貴的標志,常以象王來譬喻佛的舉動如象中之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中說,佛有八十種好,進止如象王,行步如鵝王,容儀如獅子王。《無量壽經(jīng)》中記載,菩薩猶如象王,因其善調(diào)伏之故。
白象在釋教中是尊貴種姓的標志,如釋迦牟尼佛。在《摩訶止觀》中,用六牙白象代表菩薩的無漏六神通。
象有大力,表法身能負荷;無有煩惱雜染,因此為白色。或言白象之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滿意。
又因在動物中,龍與象別離是水上、陸上最有力者,因此經(jīng)典中常將二者合用,以“龍象”比方菩薩的威猛才能或威儀具足,后人引申為殊勝的禪定力氣,或許用來贊揚威儀莊重的高僧大德為“法門龍象”。
03、獅子
獅子是百獸之王,所以在釋教的許多經(jīng)論中,都用獅子來比方佛陀的無畏與巨大。
如《大智度論》記載,獅子在四足獸中,獨步無畏,能降伏全部;佛陀也如是,在九十六種外道中,全部降伏無畏,所以稱為人獅子。
《略出經(jīng)》中說:“于菩提樹下,取得最勝無相全部智,驍勇釋師(獅)子。”佛陀以無畏音聲說法,好像獅子的呼嘯,所以也稱佛陀說法為“獅子吼”。
此外,諸佛菩薩攝化眾生的法門也稱“師子法門”,即以獅子王來顯現(xiàn)諸佛菩薩的積德行善。
《涅槃經(jīng)》中,以獅子吼羅列21事,逐個配以菩薩的法門。《寶雨經(jīng)》則列出菩薩的10種善法,逐個比方獅子王。
04、牛
牛在釋教中也標志尊貴,具足威儀與德行,在如來身相的八十種好之中,就有一項是“行步安平,猶如牛王”,佛陀的德號中也有以“人中牛王”來稱譽佛陀的德行廣大無邊。
在《法華經(jīng)》中則以牛車來比方菩薩乘,以大白牛車來比方佛乘——大乘妙法。
禪宗則以牛來比方眾生的心,如聞名的十牛圖,即以牧牛為主題來代表修行的十種境地。
05、馬
佛的三十二相中,就有一相是馬陰藏相,又稱作陰馬藏相、馬王躲藏相,這個相好是代表佛陀現(xiàn)已逾越男女之間的愿望,而現(xiàn)馬陰藏相。
釋教的經(jīng)典中,常以馬來比方眾生的心念,如“心神不定”,便是指心意馳放不定,好像狂奔之野馬。
經(jīng)典中還以馬比方眾生的根機四種別離。《雜阿含經(jīng)》就羅列四種馬,比方四種人悟道的層次。
06、驢
驢,經(jīng)典中以驢乳、牛乳來比方貌同實異者,就好像牛乳與驢乳,其色彩盡管相同,可是牛乳攢聚則成酥,驢乳攢聚則成糞。
在禪宗中,驢通常被喻指那些根器下劣的人,除了用“驢前馬后”指斥學人只一味追從別人言行,而沒有自己共同的機用者之外,還用“驢鞍橋”比方愚蠢、不辨真假法義的景象。
07、駱駝
駱駝,經(jīng)典中,駱駝被用來比方心性難以調(diào)伏,或許代表散亂的心思,指心念跟著六根追逐外境,無法安住一處。
《摩訶止觀》中云:“夫散心者,惡中之惡,如無鉤醉象,踏壞華池;穴鼻駱駝,翻倒負馱。”
08、羊
羊在釋教的經(jīng)典中通常以比方凡夫不分辯人間法與修行,僅僅一味聽任“貪、嗔、癡”三毒,貪上色、聲、香、味、觸五欲。
在《法華經(jīng)》中,以羊車比方聲聞乘,在《大智度論》中,則以“牛羊眼”來比方凡庸之眼。
禪宗則以“觸鼻羊”來比方不識法的昏昧學人。因為羊的眼睛不能分辯食物,但凡觸碰到鼻者即食之,因此有此比方。
09、豬
豬在佛法中代表的是生命的愚癡體性。
10、狗
狗在佛法中代表的是貪、嗔二毒。
11、貓
貓在禪宗公案中比方對佛法茫然無知的人。如“黧奴白牯”,黧奴,又作捏奴、貓類。意指無知的動物,多用以比方不解佛法的人。
12、鼠
鼠在佛經(jīng)里常以黑、白二鼠來比方時刻,闡明生命無常。
13、猿猴
山公因為心性輕浮煩躁,難捉難調(diào),常舍一取一,故經(jīng)典中常以其比方凡夫的妄心。又以“猿”來比方人的心識,謂眾生的心識如猿猴般無法安止。
14、鹿
鹿據(jù)《毗奈耶雜事》記載,佛陀于過逝世曾為鹿王,為救群鹿而損失生命,并于臨終時發(fā)誓愿,當來得成無上正等覺,將諸鹿都能度脫生命機關。
佛陀于鹿苑初轉四諦法輪,即以鹿為轉法輪之三昧之形。
15、兔
兔在《全部智光亮仙人慈心緣由不食肉經(jīng)》記載,在佛陀的本生中,也從前為兔王,為使佛法能久住于世,兔王自愿投身火中,供養(yǎng)仙人,仙人因此悲傷地發(fā)愿再不食肉。
佛經(jīng)中也以兔毛來表明極微細的物質(zhì)現(xiàn)象,如:“塵又有微塵、水塵、兔毛塵、羊毛塵……”佛經(jīng)還以“龜毛兔角”來比方了不可得之事。
16、龜
龜,佛經(jīng)常常以金龜來比方即存亡即涅槃的佛性,說佛功能游存亡涅槃之海,就像龜之能游水與陸地。此外,佛經(jīng)中以“龜藏六”來比方學人應當看護六根,好像龜看護頭尾和四足相同。
龜藏六:
1、藏頭,比方眾生收攝眼根,不令觀色,則不為全部色塵所損害。
2、藏前左足,比方眾生收攝耳根,不令聞聲,則不為全部聲塵所損害。
3、藏前右足,比方眾生收攝鼻根,不令聞香,則不為全部香塵所損害。
4、藏后左足,比方眾生收攝舌根,不令嘗味,則不為全部味塵所損害。
5、藏后右足,比方眾生收攝身根,不令覺觸,則不為全部觸塵所損害。
6、藏尾,比方眾生收攝意根,不令知法,則不為全部法塵所損害。
17、蛇
蛇,釋教中以蛇譬喻人身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
《金光亮最勝王經(jīng)》記載,人身之四大,如四毒蛇居于一篋,地、水二蛇之性多沉下,風、火二蛇之性輕舉,四蛇若彼此乖違,則眾患者。
18、虱子
虱子在佛經(jīng)中,因為虱子的卵稱為虱蟣,轉用為長度單位,為隙塵的七倍。《俱舍論》記載:“積七牛毛塵為隙游塵量,隙塵七為蟣,七蟣為一虱。”
19、蝎子
蝎子因為其自身具有毒性,被視為兇狠的標志,常用于降伏看護、破除妨礙等意。
20、豺狼
豺狼,釋教多用此兩種動物來比方恐懼的陰間,如十六小陰間中,就有“豺狼陰間”。其間有豺狼競相咬罪人,使其肉墮骨飭,膿血流水,苦痛萬分。經(jīng)中也以“貪狼”描述貪欲之深猶如狼的特性。
21、孔雀
孔雀因能啖食全部毒蟲,因此在釋教經(jīng)典中常被標志本尊能啖盡眾生全部五毒煩惱。
在《白寶口抄》中記載,孔雀尾表明息災,三莖之孔雀尾表征拂去貪、嗔、癡三毒使其證三部如來;五莖之孔雀尾,表拂去眾生眼、耳、鼻、舌、意之五識煩惱,令其得證如來五智圓覺之果。
22、鵝
鵝,經(jīng)典中常以鵝王來比方佛陀行走時,慈祥徐步的樣貌。如《央崛摩羅經(jīng)》記載:“爾時,世尊猶如鵝王,庠行七步。”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中,則舉出天上的鵝王有五種積德行善:1、染合有時;2、呼鳴無畏;3、量宜求食;4、心無放逸;5、不受諸鳥諂佞言辭。
23、雞
雞在釋教的經(jīng)典中,歸于十二獸之一。所謂十二獸,據(jù)《大方等大集經(jīng)·凈目品》記載,便是指每十二日替換司職時辰,常于閻浮提內(nèi)游行教化的十二獸。
這十二獸乃是菩薩為度化眾生所示現(xiàn),一日一夜常有一獸遍歷人間天上,教化眾生,其他則安住修慈,如是循環(huán)往復。
佛典中也曾用金雞來比方眾生本具的清凈自性。在《造像衡量經(jīng)》中,則以“雞子面”來描述菩薩的臉型。雞子即雞蛋。
24、鴿子
鴿子也是釋教經(jīng)典中經(jīng)常見到的動物,如在顯現(xiàn)眾生于陰間、餓鬼、畜生、人天五趣中,存亡流通不已的輪回圖,像“五趣存亡輪”,即以鴿子代表貪心的煩惱。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