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門教育十分注重思維教育與日子教育,由于唯有健全的思維和規則的日子,才干完結品格,成就道業。因而,舉凡行、立、坐、臥,全部舉動動作都要威儀具足,所謂“身具德,人必敬”。
以下僅就日常日子中的行立坐臥四種威儀,以及有關參訪、入殿、禮拜、出堂等應留意的行儀,略述于后:
四種威儀
(一)行:
1、走路時,應目視前方七尺,不行瞻前顧后,不行垂頭俯視。
2、穿著海青跋涉時,應該雙手操胸。
3、穿著長衫跋涉時,應該雙手下垂,天然搖擺。
4、跋涉間,雙手不行置放腰后;不行跑步,若要趕路,可放大腳步,但不行奔馳。
5、跋涉間,見大德迎面而來,應立定合掌,待大德走過,方可放掌、跋涉。
6、與大德師長同行,應走在左后方,間隔一個膀子的寬度,不行平行,不行離太遠。
7、走出房門,衣服、鞋襪有必要穿戴整齊,不行赤腳或穿著拖鞋。
8、如系宗教徒,有法衣在身,不行大包小包背滿全身,僧袋應當背于右肩。
9、如非諸山方丈,不行掛念珠行走。
10、跋涉間持經本,應雙手捧持。
(二)立:
1、站立時,應前八后二,抬頭挺胸,姿態規矩,不行倚墻靠壁,不行雙手叉腰。
2、與大德同在時,不行站在大德的上首、高處、對面,或與大德并排而站。
(三)坐:
1、坐下時,要平肩、收齶、雙眼平視、手放雙膝。
2、與大德同坐,應坐半座,不行坐滿,不行翹腿,并依大德指示的方位坐下,若招待你與其平坐,應該禮貌遵行,不行違意。
(四)臥:
睡覺時,要右脅而臥(吉利臥),不行四仰八叉。
參訪禮儀
1、寺院參訪,應事前告訴,并準時抵達。抵達時,先到客堂簽到,然后向主事者行禮,由知客法師引導至佛殿禮佛。
2、參訪日期、時刻一經確認,則勿隨意更改,避免形成組織的不方便。
3、脫離寺院時,應到大殿向佛菩薩乞假。
佛殿禮儀
1、入殿時,若從右門入,應右腳先進;若從左門入,則左腳先進。
2、入殿后要先拜佛,才干拜人,或是仰視佛像。
3、在大殿中不行問寒問暖說話,不行彼此送禮,有事須退出殿外講說。
4、不行為所欲為進出佛殿,更不行衣冠不整。進入佛殿時,應操手行走。
禮拜禮儀
1、禮佛時,宜在佛堂、佛殿、佛塔,避免引人側目。
2、在佛殿禮佛,除非住持方丈和尚,不然應在東西兩單禮拜。
3、禮拜大德師長,應至佛殿,如于路上、客堂、飯廳,或大德參禪、打坐、剪發、臥病時,不行禮拜。
4、禮拜大德不行于高處拜,或于大德背面拜。
出堂禮儀
1、出堂是大事,分個人及集體兩種。個人出堂有必要請假。如系早上出,晚上歸,可向直屬主管請假,如系長假,有必要向糾察、客堂及相關職務人等請假,并且有必要搭衣。
2、請假在外,不行于俗家或信徒家中夜宿,除非當地沒有寺院道場。
一個修道者的風韻,內行立坐臥、言談舉動中皆可表露無遺。佛門中其實不只四種威儀,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威儀不僅能調攝修道者的身心,特別能夠行無言的教化,例如舊日舍利弗為馬勝比丘進止有方,規矩的威儀攝受而歸投佛陀座下,威儀的重要。
由此可知,所以學佛修行有必要注重威儀的練習。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