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說無量壽經譯文(原文)
(一)法會圣眾
我親身聽見佛是這樣說的。
那時分,釋迦牟尼佛住在的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與他住在一同的有大比丘僧一萬二千人。這些聲聞弟子都修得了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的六種神通。他們以僑陳如長老、舍利弗長老、大目犍連長老、迦葉長老、阿難長老等為在座諸位的上首。還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以及現在世的悉數菩薩,也來此地聚會。
(二)德遵普賢
又有賢護等十六名大居士菩薩,他們是善思惟菩薩、慧辨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愿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擺脫菩薩,他們是眾在家居士的首領。
這些來聚會的菩薩,全都以普賢菩薩為典范,發下龐大的誓愿;助佛救度眾生。他們經過六度四攝的修行功夫,云游于天上地下東南西北各方各界,見機行事地以各種形象和辦法,教化濟度眾生。契會證入佛法知見。他們立誓經過濟度眾生出五濁惡世的所作所為,抵達醒悟真理的境地。
普賢菩薩發下誓愿,要在無盡頭的人間修行中效果為佛,所以效法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放棄在兜率天宮中的安泰日子,托胎降生于人世中的王宮。扔掉王位而落發,經過苦修來證悟真理。為什么要這樣做呢?由于佛法的道理不易被世人了解,為了利于教訓人間眾生,便只好按人們所能了解的辦法示現。菩薩在修行頂用“禪定”和“慧思”的辦法,戰勝期望、感覺、思想妨礙,得到難以表達的如來夸姣大智,效果那不生不滅、無掛無礙的佛才智。天神們也因而而信仰敬仰,請他說法勸導人類。菩薩便不時刻刻地宣講教法,去啟示教訓人間的眾生,去破除眾生貪、嗔、癡等不正確的妄見,去阻塞那誘使眾生蛻化六道的期望壕塹,去洗潔凈眾生心靈上的污點以顯發其原本潔白無染的真如之心。菩薩用佛法來諧和眾生,向他們宣講開示佛所開示的夸姣絕倫的真理,使眾生供養佛、法、僧,以堆集善功善德,好像在田地里播下種籽相同,在來世獲取善德的收成。菩薩為濟度眾生,還好像看病相同,用佛法之藥去醫治有情眾生三界存亡的大病。在這六度四攝的菩薩行道中,普賢菩薩由初地菩薩而自行滿意了行愿的兩方面的積德行善,得升到了“終身補處”的替補佛位,由佛授以將來定當作佛的資歷。為教訓諸菩薩,而為之作演示,普賢不時地修習無量無邊的相應行德,滿意效果了大菩薩的積德行善,遭到無窮無盡的諸佛的保護和眷顧。
在十方的佛國際中,普賢菩薩也都能好像在有情人間相同宣講佛法,好像一個魔術師,在什么人面前說法便現示出什么形象。他改變的形象都是虛偽的,要是真的加以追查其實是什么也不會有的。與會的各位菩薩,也有與普賢菩薩相同的德行,他們一方面都能夠經過諸法實相,另一方面又能變幻出各式各樣的眾生形象,經過化現的眾生形象一馬當先,帶動有情眾生敬重供養諸佛,學習佛法。菩薩們為度眾生而變幻的各種形象,好像閃電樣獨特夸姣,能撕破魔見邪業之網,擺脫煩惱的纏縛。菩薩們的德行和神通,遠遠地超出聲聞、緣覺的境地,而進入無自性我執、無名相法執、無夢想取執之心的境地。菩薩們夸姣地見機行事進行教化,或說聲聞法教,或說緣覺法教,或說菩薩法教,在聲聞法教和緣覺法教中而逾越聲聞、緣覺境地,抵達菩薩所行的涅磐之境,得以效果超離存亡的正定才智,由此總持種種善法,能隨時專心悟到由緣起修萬行的華嚴厲智,具有和保有成百上千種斷滅煩惱的禪定辦法。能夠在一種微深幽玄的禪定狀況中,看見無法計數的許多諸佛。能于在起主意的一剎那間,便游遍十方悉數佛國凈土。
諸位菩薩還像普賢菩薩相同效果了長于宣說法義的雄辯才干,能用各國方言,隨聽法人各不相同的喜愛,判別他們各自的心思,而宣講佛法。他們開化閃現釋教真理實相,抵達性空無相境地,逾越人間悉數依存于善惡因果的“有為法”,心常堅持在清凈的出生涅磐的“無為法”上而以之來濟度人間,所以對待萬事萬物都能隨意安閑,無所拘謹。他們如做有情眾生的慈母嚴父,不知疲倦、毫無討厭地保護教化眾生,敞開眾生的真如賦性,保護其菩提心而使之不斷不停。他們興發大慈大悲之心,憐惜濟度苦海之中的有情眾生,因慈善而說法,教訓眾生了脫煩惱的正見正知,使之不致因妄見而墮入畜生、餓鬼、陰間三惡趣道,為眾生敞開進入菩提涅磐的善門。菩薩們保護這些有情眾生,好像保護本身—樣。菩薩擔負著解救他們的重擔,專心要使他們悉數抵達醒悟的對岸,得以享用諸佛具有的無量積德行善。諸位大菩薩的才智行愿是如此地巨大嚴厲,實在在實地是不行思議和難以用言語表述的。
像上述這些有巨大積德行善的大菩薩,有無盡頭的數量,他們全都來到了耆閣崛山釋迦牟尼佛的身旁,還有五百個比丘尼、七千個男居士、五百個女居士,以及欲界天、色界天上的悉數天神,也全都來參與這一次聚會。
(三)大教緣起
那一時刻,釋迦牟尼佛神采飛揚,容顏好像是黃金刻畫的相同閃閃發光,又好像是一面亮堂的鏡子,不光表面能夠赫然照射,就連心里的亮光也反映得明晰解白。釋迦牟尼佛所宣布的神光,瞬息萬變,無有窮極。
阿難長老見此異相,心里想道:“今日世尊的容顏神采和悅清凈,容光煥發,照射得十方佛國更為威嚴嚴厲。這是往昔跟從釋迦牟尼佛以來,從未見到過的。真高興今日有幸得見此亮光之像。”想到這兒,他生宣布希有可貴的心意,便從座位上站起來,袒露出右肩以表明對佛的禮貌,跪在釋迦牟尼佛面前,雙手合十向佛行禮,并對佛說:“世尊,今日您進入到大涅盤境地,示現出一種獨特難見的相狀,現出諸佛接引眾生往他們的佛國凈土時的那種慈祥和藹、現出實在擺脫才或許呈現的那種超然,心中念念記持曩昔、現在、未來世的諸佛,但您是在憶想曩昔、將來的諸佛呢?仍是在憶想現在世的他方佛國的諸佛呢?要不是如此,為什么您會如此地神采飛揚、瑞光照射呢?請您給咱們說一說這其間的夸姣吧。 .
聽到這樣發問,釋迦牟尼告知阿難說:“善哉!善哉!你由于哀憫眾生,欲濟度他們的原因,才干問出這樣夸姣的問題來,你的這一發問,勝過了供養一天之下的阿羅漢和辟支佛,勝過了若千世的布施。為什么呢?由于諸天中的公民,包含能飛的小蠅、能爬的小蟲,以及悉數有靈性的動物,全都能夠因你的這一發問而得度脫輪回苦海。
阿難,我以無窮無盡的大悲心,哀愍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悉數眾生,所以到這個國際上來,廣泛傳達釋教,為的是想解救這國際上無知無識的群氓群眾,使他們曉知真理實相的利益。原本‘佛法難聞’,好像優曇缽花,很可貴才呈現一次。你現在既提出了問題,正好合我顯阿彌陀佛宏愿的良心,所以你提的問題對三界眾生有說不盡的長處。
“阿難,你可知道嗎?佛的才智境地,具有不行測度的甚艱深義,沒有辦不到的工作。佛能在起主意的一剎那,便閱歷無窮無盡的時刻,即便閱歷了這無窮無盡的億萬萬年,身體的各個部分仍無缺如初,不產生任何變易。佛的禪定才智,靈通無極的深度,在悉數修行法中,是最勝而難以企及的安閑之境。阿難!你細心地聽著,好好地去了解,我現在為你把佛的才智境地別離說明。”
(四)法藏因地
釋迦牟尼佛告知阿難說:“在曩昔很久很久,久得不行思議的無央數劫時,有一尊佛呈現于世,名叫人間安閑王如來,又名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人間解、無上士、調御老公、天人師、佛、世尊。這尊佛住世弘法四十二劫,不時地為諸天以及人間的公民講經說法。其時,有一個大國王,名號世饒王。聽人間安閑王如來說法后,胸懷恍然大悟,隨即發心求證佛才智,放棄國家與王位而落發,成為一個沙門,取一個法名叫做‘法藏’。這法藏精勤地修習六度四攝、自覺覺他的菩薩道。
“法藏比丘才德過人,驍勇精進,心智亮堂,在其時無人能及;信受持誦,區分道義,回憶不忘,了了清楚,各樣功課在修持者中都是榜首名;又有超凡絕俗的巨大行愿,還有破除邪見妄念消解思想困惑的‘念力’和‘慧力’,因而他不為邪念困惑不堅定。法藏比丘修行不懈不怠,得到極大的行進,在悉數的修行者中,沒有一個人能趕上他。
在修行而得到這樣的效果后,法藏比丘來到人間安閑王如來的居處,恭順地跪在佛足前,雙手合十,向佛稽首行禮,然后用偈頌來贊頌人間安閑王如來佛,并立下廣闊龐大的誓愿。他在贊頌人間安閑王如來的偈頌時贊道:
您的容貌規矩嚴厲,悉數人間無以倫比,
無量亮光遍照十方,日月星斗也不能比,
世尊能以一音說法,悉數眾生各得其解,
世尊閃現夸姣色身,悉數眾生隨類各見,
惟愿我也得佛音聲,悉數國際宣說法音。
宣傳戒定等諸法門,靈通夸姣甚深佛法。
佛智佛慧深如大海,佛之心里清凈無塵。
佛已逾越無邊惡趣,由此而得畢竟菩提。
無明瞠癡也得去除,無惑無過憑三昧力。
就象往昔無量諸佛,能為眾生作大導師,
能夠救助悉數眾生,能除生老病死諸苦,
不經常行布施戒忍,以及定慧六波羅蜜。
眾生未度令其得度,眾生若度則令成佛。
與其忠誠供養諸圣,不如自己尋求正覺。
愿得安住三摩地中,寂定亮光恒照悉數。
善業所感得清凈處,殊勝嚴厲無以倫比。
悉數惡趣諸等眾生,快到我的住處安居。
我以慈心常救有情,我愿度盡遭受苦楚眾生。
我心鞏固我力驍勇,惟佛才智為我證知。
即令我身常陷諸苦,救世愿心永不畏縮。
(五)誠意精進
法藏比丘頌完此偈后,對人間安閑王如來說:“我現在修行自覺覺他的菩薩道,決計毫不不堅定,直至效果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法才智,依愿而行,精進不退,直到證得佛位停止。期望人間安閑王如來為我具體地宣說經法,我將對您所說的經法信仰受持,按經法的要求去修行,消除悉數無休止的生、死之根,欲、惑之本。迅速地修成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才智,假設有一天我成了佛便必定是才智亮光的佛,我那佛國凈土也必定是夸姣的去向,我作為接引教訓往生眾生的導師,必定要名揚十方。諸天界的公民以及飛蠅、爬蟲等類生靈,來我的這佛國日子,全都會變為菩薩。我立下這一個誓愿,必定要使我的佛國逾越和優于其他許多的佛國凈土。不知您以為我這個誓愿能不能完成?”
人間安閑王如來聽到法藏比丘的這番話后,便為法藏比丘說道:“比如說,一個人用斗去量取大海之水,經過若干時劫持之以恒地盡力便能夠舀到海底;人要是用備至之心來尋求正路毫不懈怠地專心行進,必定能夠抵達意圖取得效果。海水姑且能夠舀干,還有什么樣的誓愿是不能求證完成的呢?你自己好好想一想,修行哪一種便利法門,才干夠建成如你誓愿中所說的那么夸姣的佛國凈土。其實這一法門正好像你本來修行的那樣,你自己是知道怎么實施的,那夸姣獨特的佛剎凈土,你應當經過自己的判別和盡力去吸取。”
法藏比丘答復道:“您這番話的含義很艱深,以我的水平還難以了解,我還達不到您的那種境地,期望如來盡您所知所能,給我廣泛地介紹諸佛的無量勝妙佛剎凈土,若是我得以知道如是等等無量勝妙佛疆土以及怎么吸取的辦法,我必定會盡力去思想,以求抵達那種境地,也必定會盡力按您所說的辦法去修行,我立誓必定要滿意效果佛國凈土的期望。”
人間安閑王佛知道法藏比丘品德高尚,才干精強,志趣遠大,誓愿深廣,便為他介紹了二百一十億個嚴厲清凈、廣闊而滿意的佛國凈土,還隨順法藏比丘的期望,運用神力,把這些佛國凈土悉數示現給法藏比丘看。人間安閑王如來為此給法藏比丘說法的時刻,足足有千億年那么持久。
那時分,法藏比丘聽完了人間安閑王如來所說的法,又徹底看到和掌握了那二百一十億個佛國凈土,便從人間安閑王如來佛足下動身,就站在佛的跟前立下最嚴厲龐大的誓愿,他對那天界眾生的或善或惡,以及佛國凈土由眾生善惡程度而構成的精妙夸姣的不同不同,都逐個調查比較,力求尋出最深最好最妙的途徑。由聚精會神而得出自己的知道和挑選,凝集為自己修行的誓詞愿心。
依照自己的誓詞,法藏比丘驍勇精進,勤勉求索,誠篤慎重地堅持愿心,修習為效果佛國凈土悉數必要的積德行善,足足修行了五個時劫,關于那二百一十億個佛國凈土的積德行善嚴厲,悉數了解了解,對二百一十億個佛國凈土的了知,好像只掌握一個佛國那樣全面和透徹。集眾所長,法藏比丘自己所修行吸取的佛國凈土,遠遠逾越了這二百一十億個佛國凈土。
既現已吸取了佛國凈土,法藏比丘又返回到人間安閑王如來的住處,爬行在佛足跟前稽首行禮,隨即繞佛三圈,表明禮敬,然后雙手合十立在人間安閑王佛面前,向佛稟報說:“世尊,我現已完成了嚴厲潤飾佛國凈土的修行。”
人間安閑王如來答復他說:“善哉!現在正好是機緣老練的時期,你應該宣傳你那佛國凈土的長處,使咱們歡欣酷愛,也好讓悉數眾生知道了解凈土法門后,對擺脫于煩惱苦悶的五濁惡世有大的協助;使他們能到你修行效果的那佛國凈土去修行學習,滿意人間悉數眾生往生凈土的期望。”
(六)發大誓愿
“法藏比丘向人間安閑王稟白說: ‘世尊,期望您用慈善之心,聽我陳說,為我作主,替我明辨。
我假設證得了無上菩提的佛才智,正式成為了佛。我所寓居的佛國凈土,具足無量無邊、不行幻想、不行言說的積德行善,得到這些積德行善的裝修嚴飾。這凈土上便沒有陰間,沒有餓鬼,沒有禽獸,也沒有飛蠅和爬蟲,悉數的悉數眾生,以及焰摩羅國際、三惡趣道中的悉數遭受苦楚受難的生靈,只需往生到我的佛國凈土,承受我的教化,便悉數效果無上正等正覺,超出輪回,不會再行墮入到惡趣之中。我的這個期望能效果,我才成為佛;我的這個期望不能抵達,我終不成佛。(一、國無惡道愿;二、不墮惡趣愿;)
我作佛的時分,要使十方國際的悉數眾生都能往生我的佛國凈土,往生我佛國凈土的眾生都具有紫磨真金的不壞身體,都具有三十二種大人相。國中眾生的容貌形色,悉數規矩清潔,悉數相等相同。假設國中眾生的描繪容顏有好有壞和有美有丑的不同,我終不成佛。(三、身悉金色愿;四、三十二相愿;五、身無不同愿;)
我作佛的時分,要使悉數十方國際往生我佛國的眾生,都能自知自己將來無量劫時的行為;對自己所行的善、所作的惡都能覽無遺失;聽則全聞,能知曉了解十方國際曩昔、將來、現在產生的悉數工作。不效果這個誓愿,我終不成佛。(六、宿命通愿;七、天眼通愿;八、天耳通愿;)
我作佛的時分,要使悉數悉數往生我那佛國凈土的眾生,都取得‘他心智’的神通,假設我國中眾生不能全知億千萬佛國凈土眾生的心念,我終不成佛。(九、他心通愿;)
我作佛的時分,要使悉數十方國際往生我那佛國的眾生、都能取得‘安閑神通而達對岸。假設在起念的一剎那,不能逾越千萬億個佛國凈土,周游遍巡而供養悉數諸佛國的佛祖,我終不成佛。(十、神足通愿;十一、遍供諸佛愿;)
我作佛的時分,要使悉數往生我那佛國的眾生,遠離心和心所的自性效果,六根清凈,不起別離。若是國中還有執于妄見而不決議修成佛位、證到大乘涅盤的人,我終不成佛。(十二、定成正覺愿;)
我作佛的時分,要放射無量的亮光,遍照到十方國際。那光輝必定勝過他方佛剎的諸佛宣布的亮光,其亮光勝過太陽和月亮萬億倍。見到我的亮光的眾生,凡光輝照射感觸在他們身上的,莫不感到安閑高興,慈心中生出要到我這佛國凈土中來的的善愿;若還有見到佛光及蒙佛光照及而不生發往生我佛國的善愿眾生,我終不成佛。(十三、亮光無量愿;十四、觸光安泰愿;)
我作佛的時分,我的壽數將無盡無邊,我佛國中的聲聞、天人數量也皆無盡無邊,他們的壽數也全都無盡無邊。假設能夠讓三千大干國際的眾生全都成為緣覺,能夠用百千劫的時刻來核算,能夠用數目來表明佛的壽數和佛國凈土中公民的多少,我終不成佛。(十五、壽數無量愿;十六、聲聞許多愿;)
我作佛的時分,那十方無量的佛國國際中的諸佛,若是不一同贊頌我的名號,若有沒有稱譽我積德行善凈土的長處的,我終不成佛。(十七、諸佛稱嘆愿;)
我作佛的時分,十方國際的眾生聽到我的名號,以誠懇之心信順愛樂,悉數的心、口、意三業之善,心心回向凈土,甚至依十法起十念。若眾生如此而不得往生,我終不成佛。可是,這兒唯一要除開那些犯五逆之罪或詆毀佛法的人。(十八、十念必生愿;)
我作佛的時分,.十方國際的眾生聽到我的名號,生發求道之心,修行各種積德行善,奉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波羅密,堅持不懈,永不退轉,然后用自己所修的積德行善回向于悉數眾生,愿使一同往生我的佛國凈土。這些專心專意地朗讀我的名號,不管白天黑夜都不連續的人,到了他壽終行將去世之時,我與凈土中的諸菩薩們便會前去接引他,呈現在他的面前,只經過頃刻的時刻,這人就得以往生我的佛國凈土,當上阿惟跋致不退轉菩薩。假設不能完成我的這一誓愿,我終不成佛。(十九、出名發期望;二十、臨終接引愿;)
我作佛的時分,十方國際的眾生聽到我的名號,專心致誠地牽掛我的佛國凈土,生發求真道之心,堅持不懈,永不退轉,堆集善德,誠意實意地將自己修行的積德行善回向眾生,期望經過此種積德行善往生西方極樂凈土,這樣做的人,沒有一個不成功的。假設有人曩昔宿世中造有惡業,能自己向佛悔過罪行,誓不再犯,并為佛法作善事,奉持佛的身教和戒律,發愿往生我的佛國凈土。這樣的人,身后不再墮于三惡道中,即得往生我的佛剎。若是這些人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國際,我終不成佛。(二十一、悔過得生愿;)
我作佛的時分,佛國中沒有婦女。假設有女性聽聞到我的名號,離惡行,無煩惱,生決心,發心求真理之道,期望舍離女身,愿往生極樂國際的,那么,在她去世之時即轉化為男人之身并來到我的佛剎凈土。十方國際的各種眾生,凡愿往生我的凈土的,都能夠于七寶池的蓮花中化生。若是女不轉男或眾不化生,我終不成佛。 (二十二、國無女性愿;二十三、厭女轉男愿;二十四、蓮華化生愿;)
我作佛的時分,十方國際的眾生聽聞到我的姓名,生出歡欣信樂之心,向我行禮祭奠,把命運寄予給我,以無垢無染的清凈之心,修習六度四攝自覺覺他的菩薩行,天界諸天神和人間諸世人,無不致以還禮。假設有人聽聞我的姓名,又為了在穢土救助眾生,此生不得往生極樂國際的,那么,這些人壽終棄世后,定可轉生到顯貴人家,身體健康,不殘不缺,又會必定因宿世的緣由而不時勤修最勝的斷淫無欲之清凈行。若不能這樣,我終不成佛。(二十五、天人禮敬愿;二十六、出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勝行愿;)
我作佛的時分,我佛國中沒有不善這樣的概念和說法,悉數往生西方極樂國際的眾生,都具有相同的專心而安靜的認識狀況,都得不退轉菩薩的正定之聚,永離身熱心惱,心境清涼,他們享用高興而無尋求高興之心,好像不執不著,斷盡諸漏的阿羅漢。若我的佛國中有人生發了想的主意,妄以本身為我,貪執計較,墮于煩惱,我終不成佛。(二十八、國無不善愿;二十九、住正定聚愿;三十、樂如漏盡愿;三十一、不貪計身愿;)
我作佛的時分,往生我國的眾生,都有無量善根,其身心健康安泰,身體堅如金剛鉆石,力強雄健如天界力士,身上頭頂皆有亮光照射,取得悉數的才智,以及雄辯的才干,長于講演許多佛法的夸姣和經要,行道時誦說經義,聲如洪鐘。若不能如此,我終不成佛。(三十二、那羅延身愿;三十三、亮光慧辯愿;三十四、善談法要愿;)
我作佛的時分,悉數往生我佛國凈土的眾生,畢竟抵達終身補處的替補佛位。除非他自己樂意為了拯濟眾生,披弘誓盔甲,返人穢土,教化悉數有情眾生,使這些有情眾生都生發信仰釋教之心,然后修習尋求真理的醒悟之道,而且像普賢相同,由愿導行,由自覺覺他,濟度有情往生凈土。這些如普賢相同修菩薩行的菩薩,盡管日子在他方國際存亡海中,也就永久不會蛻化于惡趣三道,他們或樂于說法,或樂于聽法,或現神足等神通,隨其意樂而修習,無不取得滿意成功。若是達不到如此滿意境地,我終不成佛。(三十五、終身補處愿;三十六、教化隨自愿;)
我作佛的時分,往生我國的眾生,所需求的飲食飯菜,衣服用具,隨其意念立刻就天然呈現,無不滿意于他們的期望。供養十方國際的諸佛,也只在一念發起之間。若是極樂國際中達不到這樣的為所欲為,心想事成,我終不成佛。(三十七、衣食自至愿;三十八、應念受供愿;)
我作佛的時分,我佛國凈土內的各種器物,都嚴厲清凈,光亮明媚,形狀獨特,無比夸姣,難以用言語去描繪和表達。在極樂國際的眾生,盡管都具有‘天眼’的神通,但假設竟然有人能辨識這些獨特器物的質地,描繪它們的形狀,描繪它們的光澤和款式。說出它們的姓名,以及能掌抓住這些器物總的現象實質并加以表述傳達的,我終不成佛。(三十九、嚴厲無盡愿;)
我作佛的時分,在我佛國凈土中許多的大樹,高達數百由旬甚至數千由旬。在寺廟近旁更有菩提樹,高達四百萬里。我國中的眾位菩薩中,盡管有些是領悟差的,也能夠了解這是我的嚴厲心的流現。要想見其他的佛國凈土,在這些寶樹間便能徹底見到。經過寶樹看佛國凈土猶如經過清澈的鏡子看自己的面龐相同清楚。若是不能如此,我終不成佛。(四十、無量色樹愿;四十一、樹現佛剎愿;)
我作佛的時分,我所寓居的佛國凈土亮光晶亮,好像明鏡。遍照于十方一望無垠不行幻想不行言說那么多的諸佛國際,這些國際里的眾生,見到了極樂國際徹照十方這種狀況,必定生出求取真理正路之心。若是達不到如此神妙,我終不成佛。(四十二、徹照十方愿;)
我作佛的時分,我那佛國凈土傍邊,從地上到天空,包含宮廷、樓觀、池塘、溪水、花草、樹木等等,國中悉數悉數萬物,悉數都由許多的寶香來組成,其香遍熏十方諸佛國際,十方國際的眾生聞到了這種香味,全都修行佛道。若香不能熏到十方國際或有眾生聞后不修佛道,我終不成佛。(四十三、寶香普熏愿;)
我作佛的時分,十方諸佛國際的眾位菩薩聽到我的名號,當即證得安閑無縛、擺脫存亡、諸佛皆現的念佛三昧,安住于正定之中,一直到證入佛位。在定中不時供養無量無邊、不行說盡的悉數諸佛,身不離本處而能遍至十方,所以雖供養了諸佛而又仍在禪定之中。若眾菩薩得不到這種甚深禪定功夫,我終不成佛。(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我作佛時,極樂凈土之外的其他國際眾位菩薩,聽到我的名號者,證得脫離存亡之法,并取得陀羅尼明咒神通,清凈無染,;愉悅歡欣,入無不同境地,修習菩薩所行道,具足悉數佛果之積德行善底子。若應時這樣的菩薩眾不能得取得音響忍,即聽音響而悟道、和婉忍,即慧心柔軟而悟道、甚至無生法忍,即離相而悟道。若在修行佛法的道路上,這些菩薩眾不能現證不退轉成正覺的功夫,我終不成佛。(四十六、獲陀羅尼愿;四十七、出名得忍愿;四十八、現證不退愿。)
(七)必成正覺
釋迦牟尼佛告知阿難。那時法藏比丘說完誓愿,即用偈頌總結道:“
我今發下超世自愿,定要效果無上佛果
若此誓愿不能滿意,甘愿不效果正等覺。
愿重作人間施法主,普濟三界困苦眾生;
令長夜流通諸群生,永獲至樂而無憂惱。
眾生受教生諸善根,眾生得成菩提妙果;
我若效果正等正覺,便得立名為無量壽。
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無不向交游我剎土。
我土眾生與佛同貌,其身金色妙相滿意。
我土眾生具佛悲心,專心利樂萬品群生;
盡離物欲生深正念,才智清凈修菩薩行;
愿我無量才智光輝,普照十方悉數佛剎;
消除三毒即去漆黑,明照眾生濟其諸難;
悉數有情免于輪回,不受其苦除煩惱暗;
使彼眾生開才智眼,使彼眾生得亮光身;
阻塞輪回惡道諸途,靈通善生清凈之門;
為眾開演佛法瑰寶,廣施無量積德行善法寶;
我愿求得佛無礙智,我愿實施佛慈憫行;
教化天人作其導師,三界之中稱為圣雄。
宣說佛法臺獅子吼,喚醒人間睡夢中人;
滿意我昔四十八愿,一世眾生皆得成佛。
我之誓愿如能效果,大千國際應有感應;
若天界帝釋諸天神,天花當如雨曼陀羅。”
釋迦牟尼對阿難說:“法藏比丘說完此頌偈,便跟著頌偈之意現出瑞相,大地即時轟動,呈現動、起、涌、震、吼、覺六種異常現象,天空中如急雨似地降下夸姣花瓣,紛紛揚揚散落在地上,空中天然響起音樂。好像贊賞宣說: ‘法藏比丘定能效果佛果。’”
(八)積功累德
釋迦牟尼佛持續說道:“阿難,法藏比丘在人間安閑王如來面前,以及在諸天神群眾之中,發下這些弘大深廣的誓愿后,明達良心,深住于實在才智之中,驍勇精進,聚精會神憶想嚴厲佛國凈土。其所修行效果的佛國,廣大廣闊,逾越任何他方佛土而可謂最勝榜首。一經樹立,永久永存,不會衰減也不會改變。
在許多大劫的時刻內,法藏比丘積功累德,心中不生貪、嗔、癡,不起悉數欲念,不固執色、聲、香、味、觸、法種種,不起情欲,僅僅樂于憶想曩昔諸佛所修的積德行善善根。他行于幽靜的修行,遠離踏實妄見,依持佛的“榜首義諦”法門,扶植堆集眾積德行善之底子。不計較固執各種修行中的艱苦,沒有物欲,安住自法而知足,專求潔白之悉數善法,普施有情,利樂眾生。其滿意宏深愿心的志趣無有片時厭惡,以菩薩“十忍”之力氣促進其修行成功。
關于有情眾生,則常以慈善、寬忍為懷,和藹可親,善言慰喻,勸導鞭笞,勉勵行進。對佛、法、僧三寶的恭順,對教師老一輩的尊奉伺候,徹底沒有虛情假意、奉承阿諛之用心。對待修道的同仁,他以福德與才智協助其效果。一馬當先,做演示、守法規,無不一馬當先。看悉數事物都好像變幻,正定于不生不滅的境地中。口不臧否人物,從不譏諷誹譴別人之差錯;本身行為規矩,謹守戒律禮儀;堅持純粹意念清凈,無有雜念污染。
法藏比丘對悉數人間國家城池、聚落寨子、家庭眷屬、金銀瑰寶都無所固執,義無反顧地扔掉這悉數而不斷地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才智六波羅蜜,教訓眾生以無上正真之道安居樂業。
由于效果了如上所述的這些積德行善善根,法藏比丘轉世投生之地,都天然呈現許多的瑰寶,他或轉世為德才具有的長者,或轉世為在家修佛的居士,或轉世為名門望族高官顯吏,或轉世為剎帝利種姓王侯之家,或轉世為四洲之主的轉輪圣帝,或轉世為欲界六天的六天之王,以致轉世為色界諸天的大梵天王。生生世世,均到諸佛住處,尊重禮敬,誠意供養,從未連續、所作的這些積德行善,難以用言語說盡。
法藏比丘身體和口中不時宣布無量的夸姣香味,其香味好像旃檀和優缽羅花,那香味廣泛一望無垠的國際。法藏比丘每次轉世投生,都長得容貌規矩、身段傲岸,具有三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容顏上的夸姣。他手中常常能夠拿出無盡的寶藏,比方供養諸佛的嚴厲用具以信布施別人的悉數日子用品,他具有最好的東西卻用于布施,利樂有情眾生。由于這一緣由,能使許多的眾生都生發求取無上正等正覺的求道之心。”
(九)滿意效果
釋迦牟尼佛告知阿難:“法藏比丘修菩薩行,堆集了無量無盡的種種積德行善,他關于人間出人間的悉數事物和現象,都抵達無礙安閑的境地。這境地決不是用言語和邏輯等凡夫辦法所能知道的。他所發下的四十八大宏深誓愿,悉數滿意效果。他的實在才智無為法身示現為極樂凈土,因而該疆土具足了悉數嚴厲之相,是威嚴、尊愛、龐大的清凈佛國國際。”
阿難聽到釋迦牟尼佛的這番話后,稟白世尊而問道:“法藏,比丘效果了菩提佛果,他是成了曩昔佛呢?現在佛呢?仍是將來佛呢?或許是如今他方佛國剎土中的佛祖?”
世尊告知他說:“他這個佛如來,來沒有必定的來處,去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去向,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滅,決不是曩昔、現在、未來之類的概念能夠表明的;但由于法藏比丘為了實行他所許下的度生大愿;他才如今示現于西方,在距咱們寓居的贍部洲;百千個十萬億之多的佛國之外的佛國凈土。他那佛剎咱們稱名為‘極樂國際’。法藏比丘成佛后名號為‘阿彌陀’。他成佛到現在,共有十個時劫,現在他正在那里講經說法。有無量許多的菩薩和聲聞弟子,恭順地環繞在他的座下。”
(十)皆愿作佛
釋迦牟尼說:“阿彌陀佛從菩薩證求成佛的誓愿滿意時,阿阇王子與五百個長者得知這一喜訊,便都皆大歡欣。他們每人各持一把金華蓋,一齊到阿彌陀佛面前來禮拜,將華蓋奉獻給佛后,退下來坐在一邊聽阿彌陀佛講演經法。他們心中都生起這樣的期望:假設有一天咱們也成了佛時,咱們也要像阿彌陀佛相同。
阿彌陀佛以他神通當即知曉了他們心中的主意,告知諸比丘說:‘王子并你們這些人,今后都必定會成為佛。你們于宿世;摻扦菩薩道,閱歷了許多的時劫,從前供養過四百億佛。在迦葉佛住世之時,你們從前是我的弟子,現在你們又供養我,相同又是我的弟子。’諸比丘聽阿彌陀佛這樣說時,莫不心中充溢歡欣。”
(十一)國界嚴凈
釋迦牟尼對阿難說:“阿彌陀佛的極樂國際,由無量無邊的積德行善具足嚴厲,所以永久沒有各種苦厄、各種災禍;沒有惡趣、魔煩等等的概念說法;也沒有春夏秋冬的時節改變,沒有冷熱的氣溫差異;沒有淫雨,也沒有黑夜。總歸,天然氣候沒有差異,沒有缺點,天天都相同夸姣。又沒有巨細江河海洋,沒有丘陵坑坎、荊棘沙礫,沒有鐵圍山、須彌山和土石山,只用天然生成的七種寶藏和黃金為地。這七種寶藏和黃金鋪成的大地,廣闊而平坦,沒有極限,既夸姣又獨特綺麗,既清凈又嚴厲嚴厲,逾越了十方悉數佛國凈土國際。”
阿難傳聞后問道:“世尊!若是極樂國際沒有須彌山,那這佛剎疆土中的四大天王以及帝釋等天神住在什么當地呢?”
釋迦牟尼佛便向阿難問道:“夜摩、兜率以致于無色界里的悉數諸天神眾,他們又住在什么當地呢?”
阿難答復說:“因有不行思議的業力,致使諸天眾神住在空中。”
釋迦牟尼對阿難說:“你可知道不行思議的業力嗎?你本身因曩昔善惡而構成的果報都不行思議,眾生的業報當然也不行思議。眾生因行善而得的果報不行思議,諸佛的圣力以及諸佛國際就更不行思議。這極樂國際中的眾生積德行善果報的善力,又是住在阿彌陀佛大愿、大行、大業效果之地,加上阿彌陀佛的無上威神之力,這悉數莫非你能思議嗎?所以不需求須彌等山,該佛國的諸天神天然會有住處。”
阿難接著說道:“業為前因然后所獲果報不行思議的道理,我并沒有什么疑問。但我為了能讓將來的眾生了解其間的夸姣,因而能夠破除惑疑的捆綁之網,所以才向您提出這一問題。”
(十二)亮光遍照
釋迦牟尼佛告知阿難說:“阿彌陀佛威嚴獨特的亮光至尊榜首,十方諸佛國際的佛沒有一個能趕上他。他的亮光遍照東方如恒河中的沙粒數相同多的佛國,相同也照遍南邊、西方、北方、上方、下方如恒河中的沙粒數相同多的佛國,假設將他頭頂上的頂光散開來照射,近可照遍一、二、三、四由旬,遠可照達百、千、萬、億由旬。其他諸佛的亮光,有的能照一、二個佛國,最多的也只能照百、千個佛國,只需阿彌陀佛,他的亮光普照無量無邊許多的佛國。諸佛亮光所能照的間隔遠近,本是其宿世求道時所行愿的積德行善巨細不同所造成的,到了他們成佛時,各自便以自己宿世行愿積德行善的巨細而得到相應的亮光照射程度,這是天然效果的,不是誰想多就多想少就少。阿彌陀佛的亮光極好,勝過了日月之光千億萬倍。在悉數的光中,阿彌陀佛的光是最龐大的,這在諸佛中也是榜首。 “ 因而,無量壽佛亦為無量光佛,亦號為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為才智光、常照光、清凈光、歡欣光、解筋;光、安穩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如上所述的這種種亮光,普照十方悉數國際。悉數國際上的眾生遇到阿彌陀佛的佛光,貪、嗔、癡三種毒垢消除,相應生出不貪、不恚、不癡三善根,身、口、意三業柔軟隨順,若是其人處在陰間道火途、畜生道血途、餓鬼道刀途這樣的極苦之處,只需見到阿彌陀佛的亮光,也都能不再遭受苦楚,災禍停息,而在生命終了時都能得擺脫。若是有的眾生,見到以致聽聞阿彌陀佛的亮光、威神、積德行善;又能日夜稱名誦念,專心不斷,就能夠跟著他意念中的期望,得以往生極樂國際。”
(十三)壽眾無量
釋迦牟尼佛告知阿難:“無量壽佛壽數的持久,難以說清也難以核算。在他周圍還有許多聲聞弟子等人,相同難以說清難以核算到底有多少。阿彌陀佛的神通才智靈通透徹,威風之力,安閑無礙。他能夠用手掌托起任何一個國際。在我的弟子中,大目健連聲稱神通榜首,能夠在一晝夜之間,悉數點清三千大千國際悉數悉數星宿、眾生的數目。假設讓十方國際的悉數眾生,全都變為緣覺,悉數的緣覺又都使他們有萬億歲的壽數,再讓他們的神通都抵達大目犍連的水平,然后盡他們的壽數,用竭他們的智力,全都一同一同來計算極樂國際的圣眾數目,他們所能計數的與阿彌陀佛座下的圣眾的實踐之數比較,還未抵達千萬分之一。
比如大海,其深其闊一望無垠,假設取一根毫毛,把它又破碎成一百份,碎成如微塵相同巨細,以這樣的一毛塵,去沾大海的海水,這毛塵沾到的水與大海的水比較誰多誰少?
“阿難,方才我比方說的那目犍連等十方國際悉數眾生所能數能算的數目,就像這毛塵上沾的水相同,他們沒有能夠數清算清的部分,就像那大海水。那阿彌陀佛的壽數持久以及極樂國際上諸菩薩、聲聞、天人的壽數持久,也同他們的人數相同,不是用管用、比方等辦法所能夠搞清楚的。”
(十四)寶樹遍國
“那西方極樂國際,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寶樹,有的是純黃金樹,有的是純白銀樹,還有琉璃樹、水晶樹、琥珀樹、美玉樹瑪瑙樹等等。這些樹都是純潔的一種質地,不摻雜其他的成份,有的樹也用兩種寶藏或三種寶藏甚至用七種寶藏來組成。根莖枝干都是這種寶所構成,花葉果實又由其他一種寶化成。有的寶樹,黃金為根莖,白銀為樹干,琉璃為樹枝,水晶為梢端,琥珀為葉片,美玉為花朵,瑪瑙為果實。其他這類樹,也是用七寶組成,只不過是以另一種寶藏來作為根、干、枝、葉、花、果的資料罷了。這些不同的寶樹,各自依類成行,行與行之間規整而不凌亂,樹莖與樹莖遙遙對望,枝葉與枝葉遙遙相向,花朵果實也各生其位,相值適當。茂盛的樹木宣布亮光,耀眼奪目,使人眼花繚亂,無從觀盡其間夸姣。清風應時而拂過,宣布宮、商、角、征、羽五音之聲, 天然交響構成夸姣的音樂之聲。如此這般的許多寶樹,遍滿全極樂國際的每一個當地。”
(十五)菩提道場
“再有,這極樂國際中,講演佛法的當地,成長有菩提圣樹這樹高達四百萬里,其樹干粗碩無比,周圍一圈便有五千由旬,樹枝向四方伸展出二十萬里;該樹由悉數寶藏天然組成。花開茂盛,果實豐盛,交相;輝映,光輝四射,遍照極樂凈土。又由紅綠、青、白的眾寶之王摩尼寶作為瓔珞,由云聚寶所成的鉤鎖來鉤連瓔珞,裝修在菩提樹干之上。黃金和珍珠組成的鈴鐸,鱗次櫛比地掛在枝條之間,珍稀夸姣的寶網,打開掩蓋在菩提圣樹之上,成百上千以致萬種色彩交相輝映,宣布無量的光輝,照射之處無有極限。悉數嚴厲之相,跟著應念改變不拘。和風慢慢吹拂,吹動圣樹上的枝條,宣布無量妙音。其音之妙,在于自能演奏法會梵唱。這無量妙音傳達出去,傳遍了十方佛國凈土,清暢動聽,愉快舒雅,哀怨慟腑,明快嘹亮。在十方國際的音樂動靜中,是無與倫比的。假設有眾生看見了菩提樹,聽到它宣布的妙音,聞到它宣布的香味,嘗到了;它果實的滋味,觸到了它放射的光輝,懷念樹的積德行善,都能夠使各感覺器官清凈清澈,沒有煩惱憂患,得到在修行佛道的路上只進不退的清凈心,直至修成佛果。再有,因知見菩提圣樹之原因,取得三種法忍之力。這三種忍,一名音響忍,二名和婉忍,三名無生法忍。”
釋迦牟尼佛告知阿難:“這西方極樂國際里的花果樹木和眾生—樣,都會效果佛事,這實踐上是無量壽佛的威神之力所造成的,也是他的本愿力、滿自愿力、明晰愿力、鞏固愿力、畢竟愿力一同構成的。”
(十六)堂舍樓觀
“再有,無量壽佛講經的殿堂、樓臺亭榭、欄檻閣舍,也全都是七寶天然化成,又有白珠摩尼所成的網絡,掩蓋在這些堂舍樓觀之上,亮堂夸姣無比。而菩薩們所寓居的宮廷,也都是這樣。在這些堂舍樓觀之中,有人在地上敘述和吟誦佛經,有人在地上聽聞和承受佛經,有的作經行運動,有的作禪習思定。有的人雖在虛空之中,也同在地上的人相同敘述吟誦,聽聞承受佛經,也在虛空之中作經行運動、思想道理以致于禪習思定。地上和空中修行的眾生皆各各獲其果報,有的證得須陀洹果位,有的證得斯陀含果位,有的證得阿那含果位,有的證得阿羅漢果位。未得阿惟越致果位的,則得入阿惟越致再不退轉的果位。這些圣眾各自念道、說道、行道,隨意修行,莫不歡欣。”
(十七)泉池積德行善
“更有,阿彌陀佛的講經殿堂左右兩頭,清泉池塘,縱橫溝通。這些泉池的長寬深淺,隨應化現,其形狀各各有不同的容貌,從十由旬、二十由旬一直到百千由旬,皆隨應而現。池中之水湛凈芳香,具有澄凈、清涼、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饑渴、長養諸根等八種長處。岸邊有許多旃檀香樹和吉利果樹,花果總是散宣布芳香,閃爍出亮光,長長的枝條和密密的樹葉,交叉著掩蓋在池塘之上,散宣布各式各樣的香味。世上還沒有能比方這種香味的言語。這樹木隨風宣布香馥,沿水流送芳香。”
“再有,這池塘裝修著七種寶藏,池底用金沙襯托,優缽羅青蓮花、缽曇摩紅蓮花、拘牟頭黃蓮花、芬陀利白蓮花,交相輝映,五光十色,充滿掩蓋在水面上。假使彼國中的眾生,涉水過溪,或在池中洗澡,想讓此水齊足深,這永就齊足深;想讓此水齊膝深,水就齊膝深;欲想齊腰、齊腋、齊頸,或許想要水從頭上灌下,或想它清涼,想它溫熱,想它急速流過,想它慢慢而流,這水都能為所欲為,天然改變。此水開顯神智,舒適身體,清澄得看不清其形質。池底的黃金寶沙,不管水有多深都能清澈地照射出來。細波微瀾,緩回流通,水波相擊,清波揚起無量夸姣的聲響:或可聽到這水聲中誦念著佛、法、僧三寶,或可聽到水聲中在講演諸波羅密,或可聽到止息幽靜入甚深禪定之心聲,或可聽到無生無滅涅盤妙聲,或可聽到證實相智的十力無畏聲,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舍聲、甘露灌頂受位聲。得聽聞這種種聲響后,其心清凈,不生妄念別離之心,正派相等,老練積德行善善根,隨其所聽聞的聲響,心里契合于涅盤大法。眾生想聽到這些水聲,則能夠自行聽到。不想聽到水聲,則什么也聽不到,為所欲為,永久在修佛道路上不再退轉。十方國際的各位往生極樂國際的眾生,全都從七寶池蓮花中天然化生。悉數得清凈無礙的妙身,無所不至的妙體,從不知道三途惡道、煩惱、磨難這些說法,極樂國際連這些概念名相都沒有,更何況實實在在的苦楚煩惱呢?此國際中有的僅僅天然高興的聲響。所以這個佛國名叫極樂國際。”
(十八)超世希有
阿彌陀佛的極樂國中,悉數眾生的容貌都很夸姣,逾越人間常態,希世罕有,全都是一模相同的無不同相。但為了順隨風俗而讓世人有所了解,所以才借天神和人眾的概念相差異。釋迦牟尼佛告知阿難說:“比如,人間貧窮的乞丐,與帝王比較,他們的形體容顏是相同的嗎?若用帝王去比轉輪圣王,則帝王的容顏形體又比轉輪圣王鄙陋多了。這就好像乞丐與帝王比較相同。轉輪圣王雖威相在人中為榜首,但比起忉利天王帝釋來,又顯得丑劣;假設讓帝釋去比第六天的天王,雖都是天王,但其間不同又何止千百倍。第六天王若與極樂國中的菩薩、聲聞比較,其容顏色彩都相去甚遠,又差了萬億倍。這些菩薩、聲聞住的宮廷,穿的衣服,吃的飲食,都和欲界之頂的第六天王相同。至于他們的威德、階位、神通改變,悉數的天人都不能與之比較。牽強比較,便要相差千百萬億甚至于不行計數的那么多倍。阿難,你應當知道,無量壽佛的極樂國際,由如此奧秘的積德行善來裝修嚴飾,所以是不行幻想、難以言傳的。”
(十九)受用具足
“再有,極樂國際悉數眾生,或是曩昔往生的,或是現在往生的,或是將來要往生的,都能得到如此妙好的色身:形狀容顏端嚴厲肅,福德無以計量,才智明晰圓融,神通安閑無礙。各種用具雜物,全都豐厚足夠。宮廷、衣服、香花、幡蓋隨其需求的意念而呈現。若想吃東西時,七寶組成的缽器,自行來到面前,各種風味的飲食,天然在缽中盛滿。美味佳肴,其實并沒有人真的去吃,僅僅看見這些飲食的色澤、聞到這些飲食的香味,意念中想到它的夸姣也就吃飽了。這些妙食能增加身體的力氣而不會嚴生巨細使的污穢。食后身心軟柔,并不會使人貪求固執于這些妙味。就在這一視一聞之間,也就完成了吃飯這件事。飯后,美食盡都消失,到下一次吃飯的時分,又才呈現。極樂凈土中的飲食就是這樣重復的。”
“又有眾寶妙衣,冠帶瓔珞,無量亮光,千百萬種神妙色彩,無不具有。這種神妙的衣裳服飾,也是隨其所欲,天然閃現,輕柔地附著在身上。”
“凈土眾生所寓居的房宅,其形狀和色彩,都與寓居者的形狀色彩相和諧,珠寶之網充滿掩蓋,其上懸掛著各種寶鈴,裝修著各種夸姣珍異,上面的亮光五顏六色,晃耀映飾,極盡嚴厲美麗。樓觀欄桿,堂宇房閣,有時寬有時窄,有時方有時圓,有時大有時小,有時懸在虛空,有時落在平地,但都清凈安穩,夸姣高興,依據眾生的意想,在一念之中便呈現在面前。沒有想要而不能得的房子。”
(二十)德風華雨
“其極樂國際,每到吃飯時刻,天然吹拂起妙德之風。風吹拂在諸機關以及眾寶樹上,宣布夸姣的聲響。聲響中天然在講演苦、空、無常、無我的釋教道理,傳送分布著萬種彬彬有禮的德香,不管是誰,只需聞到了這香味,便滿心清凈,塵勞塵垢的雜念天然消除。這德風慢慢撫摸著眾生的身體,使其安和調適,好像比丘進入滅盡禪定的那種感觸。這德風又吹拂到七寶樹林中,將天空飄落的妙花聚成了一堆一堆。落花五顏六色,遍滿佛土。各種色彩的花依據色彩的不同天然聚在一處,所以盡管五顏六色而不凌亂。這些花辦柔軟光亮,如圖如錦,腳踏走在上面,沉沒銜面有四指深,跟著腳一提起,那花辦又還復為本來的姿態。過了吃飯時刻后,這些花辦天然消失。大地上清凈如初,天上從頭下起新花雨。跟著時令規則,循環往復,與前面描繪的那種狀況再三呈現。像這樣的花降花隱,一天之中要有六次之多。”
(二十一)寶蓮佛光
“還有,那各種寶蓮花布滿整個極樂國際,許多的寶花襯著許多的葉。其花亮光,有許多種色彩。青色的花放出青光,白色韻花放出白光,玄、黃、朱、紫的花,也都各具本身色彩放出相應的光來。又有無量妙寶百千摩尼,裝修這些寶蓮花;鮮花與瑰寶斗艷,互映互飾,妙光耀目;逾越日月。這妙蓮花的數量無限,一眼望不到邊沿,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由旬,直至百千由旬;每一朵花中,放出三十六百千億種光;每一種光中,閃現三十六百千億尊佛。這些佛都是紫磨真金色身,容顏夸姣嚴厲;每一尊佛,又放射百千種亮光,廣為十方國際講演夸姣佛法;諸佛如來,各各經過講演夸姣法,要將眾生安立于釋教的正路之上。”
(二十二)決證極果
“再有,阿難!阿彌陀佛的極樂國際,沒有暗淡、火光、日月、星斗以及晝夜等現象,沒有年月、劫數等說法,還沒有對家室的固執差異。在悉數的當地,既沒有稱號概念等符號,也沒有取舍別離的實踐行為,只需清凈之心生發的最無上的高興。若有善男信女,或是曩昔往生極樂凈土的,或是在將交游生極樂凈土的,全都住于正定之聚,注定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為什么這么說呢?由于若是住于邪定聚或許不定聚,都不能徹底明晰樹立往生極樂凈土悉數必要的發菩提心,行甚深愿,持佛名號等等積德行善效果。”
(二十三)十方佛贊
“還有,阿難!東方如恒河中沙粒那么多的國際,每一個國際中如恒河中沙粒那么多的佛,各現出標志其言說實在可信的廣長舌相,放射出無量的光輝,說出了實在不虛的言語,稱譽無量壽佛不行幻想、難以表述的積德行善,南邊、西方、北方如恒河之沙粒的那么多的國際里的悉數佛,對阿彌陀佛的贊語亦同東方國際的佛相同。各個方向以及天上地下的,如恒河之中沙粒那么多的十方國際諸佛,他們對阿彌陀佛的贊語也是這樣。為什么這樣呢?由于他們專心要使其他國際的悉數眾生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生發清凈之心,對阿彌陀佛憶想受持,皈依供養,甚至能發期望并堅持不懈信任往生一念,用悉數的積德行善善根,執心回向眾生,固執往生極樂佛國。這樣修習的眾生,便會得以隨其行愿而往生,在終究修成正果的道路上永不退轉,直至終究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的才智。”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