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故事:自性與法性

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六祖壇經》

荷澤神會禪師是湖北襄陽人,俗姓高。從小就從師學經史,尤好老、莊之學,后來讀《后漢書》才知有佛教的存在,于是在國昌寺從顥元家。

神會在十三歲時,從荊州玉泉寺前往廣東韶州曹溪處參拜六祖慧能。

神會見禮完畢,慧能問道:“你千里迢迢來到這里,是否帶來你最根本的東西?如果你帶來了,那么你應該知道它的主體是什么?你給我說說看。”
  
神會答道:“報告老師:‘我’有來去,‘自性’沒有來去,本體法性,普遍法界,怎可言見,抑或不見呢?”

慧能說道:“你這小和尚,詞鋒倒也敏銳。”說著抄起拐杖就打了下來。

神會并不躲閃,反而緊問道:“老師坐禪時,是見還是不見?”

慧能用拐杖打了他三下,說道:“我打你是痛,還是不痛?”

神會回答道:“感覺痛,又不痛。”

慧能說:“那我是也見,也不見。”
  
神會不放松,追問道:“什么是也見,也不見?”

慧能大師開示道:“我見,是因為我能看到自己的過錯;我不見,是因為我看不到他人的是非善惡。我用拐杖打你,如果你感覺不到疼痛,就會像木石一樣沒有知覺;如果感覺到痛,那么你便會像俗人一樣有怨憤之心。我要告訴你,見與不見都是兩邊的執著,痛和不痛都是生滅的現象,你連自性都摸不清楚,居然還說無來無去?”

神會聽后,感到十分慚愧,立刻向慧能行禮道歉。
  
慧能諄諄教誨道:“如果你心迷不見,就去請教大德高僧。如果你心悟見性,就趕緊去依法修行。你自迷不悟,卻來問我見與不見,我悟不能代替你悟;你悟也不能代替我悟。為什么不自證自見,明心見性呢?”

神會再次行禮,求禪師恕罪。
  
慧能大師將要圓寂時,弟子們想到師父往日的慈愛都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唯獨神會站在一旁默默不語。

慧能大師微微地睜開雙眼,環視了一下周圍的弟子,平靜地說:“你們為什么要哭呢?我很清楚自己要到什么地方去,如果我對自己一無所知,如何能預先告訴你們?你們要向神會學習,超越善惡的觀念,達到毀譽不動、哀樂不生的境界。你們要切記,法性是不會生滅去來的!”

說完,慧能大師就坐化了。
  
世間萬事萬物,皆名對待法,如“有無”、“好壞”、“大小”、“善惡”、“凈穢”、“男女”、“上下”、“里外”等;見與不見都是兩邊的執著,痛與不痛都是生滅的現象,只有佛性禪心才能超越一切。修道之人要截斷兩邊,不思善、不思惡,不談生、不論滅,還他中道一如,才算見本來面目。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