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祖先留給咱們的漢字,充滿了人生的才智。這個“教”字的古字是這么寫的:左面兩個叉,一個小孩,第一個叉是爸爸媽媽、教師畫的,第二個叉是小孩仿照,畫下來,上行下效,身教。并且這個父親做了多久?做了或許十多年,孩子懂了,這叫耐性。拿著一枝樹枝,耳提面命,提示孩子,所以教育要有耐性。
從一個教字,就給咱們了解到,要身教、要有耐性。其實咱們不管是帶孩子仍是帶部屬,只需覺得帶不動,回到這兩點來自我檢討,決議可以更上一層樓。比如,這個部屬心量太小,那怎樣辦?我的身教還年月,自己更擴寬心量。咱們現在處事,心量為什么打不開?很簡單見他人的過,然后放在心上。現在人嚴重到什么程度?爸爸媽媽做得不穩(wěn)當的當地都放在心上,怨爸爸媽媽。一個人連爸爸媽媽都怨,他的心量能有多大?咱們要了解,自怨自艾,愛憎分明怨自己的爸爸媽媽,那是最折福的。
有一個讀書人,他學識很好,一向考不上。后來遇到一個高人提示他,你在小的時分,用十分瞋目去瞪你的父親,你這一念心,把你原本的功名給折掉了。為什么?沒有爸爸媽媽怎樣會有現在的咱們?咱們一出世,沒有爸爸媽媽的哺育、照料,咱們早就不在這個人世間了。已然沒有爸爸媽媽就沒有咱們,咱們這一生還有什么好跟爸爸媽媽計較的?還有什么不能供養(yǎng)給爸爸媽媽的?更何況爸爸媽媽給咱們的愛,他仍是忘我支付,也不求咱們的報答。那怎樣連生命來自于爸爸媽媽,咱們還要去怨爸爸媽媽?回報都來不及。“瞬間爸爸媽媽有不對呀”,爸爸媽媽有不對,咱們?yōu)槿俗邮且癜职謰寢專尠职謰寢尦蔀槭ベt人,這才是咱們要存的心。
咱們是學佛的,天天都說要發(fā)慈悲心,家里爸爸媽媽兒女這些都是眾生——與自己最有緣分、最需求自己照料的眾生,你卻不去照料他,不去關懷他,不去尊重他。他成為你的爸爸媽媽、他成為你的兒女,這也是一種緣分,他是最需求你的關懷保護協助的眾生,你把這個眾生忘了,那你怎樣發(fā)慈悲心?都是眾生,可是他不一樣,他是現在最需求你的,其他眾生不是最需求你的。最需求你的是誰?便是你身邊的這些人,你的家人你的兒女。你得懂得這個道理。
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對外面的人行,可是對家人不可。這是什么原因?你對家人不可你完全沒有慈悲心了,你對與自己最有緣分、最了解、最能觸摸的眾生也沒有度化,你想度其他眾生是不或許的。這都特別重要,可是人都這樣,我學佛修行,爸爸媽媽也不管了、孩子也都扔了,還持續(xù)天天跟他們喧嚷,以為我學佛了、你不學。你要好好的想一想,這也太過分了吧?現在還執(zhí)著形式上的東西,總是放不下這些!假如你真可以放下了,沒有必要天天爭持。好好的保護、照料自己的家人,這些身邊的眾生,漸漸擴展,擴展到一切眾生,這是最真實的修行。其他哪有什么眾生啊?哪有什么佛啊?這都是眾生,也可以說是佛啊,你協助他們、照料他們,也可以說是協助眾生、照料他們;你尊重他們,他們都有佛性,你也是尊重佛了。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