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教是厭世與出生的宗教嗎?

  這個問題,能夠有兩種答案:一是必定的,一是否定的;從外表看,應該是必定的,從通體看,應該是否定的。

  釋教的主旨,是在擺脫存亡,有生有死是人間法,不生不死是出人間法;人間法中有存亡,所以苦多樂少,變幻無常,乃是缺乏貪戀的。釋教描述世人貪戀人間的財色之樂,好像無知小兒貪吃刀鋒之蜜,缺乏一餐之美,卻有割舌之患(四十二章經);五欲(財、色、名、食、睡)之樂,猶如手搔疥瘡,正搔之時養得快活,剛搔往后苦楚即至。所以,人間的高興是瞬間的,人間的苦楚是持久的。

  為了厭離這個苦多樂少的人間,所以要求擺脫存亡。可見,釋教是厭世的,也是出生的。

  可是,釋教不是自私自利的宗教。除了自己出離,也要設法使得一切的眾生都能出離。所以,如人期望成佛,有必要先行菩薩道,菩薩道的實踐者,有必要是更深化更擴大地入世,唯有打入了人間的大眾之中,才干化導大眾,為了化導大眾,有必要更積極地必定人生的行為價值,而且發揮人生的品德價值,不然,自己在大眾之中沒有過人的奉獻,沒有特別的服務,沒有杰出的體現,大眾豈能心服口服地承受化導?所以,但凡正信的釋教徒,無有不以入世為手法的??芍瑓捠朗侨胧赖膯⑹荆錾侨胧赖囊鈭D。

  盡管,小乘的圣者,有些是自了的羅漢,入了涅槃之后,也不計劃再來人間。可是法華經中又說,但凡真羅漢,畢竟必將回小向大,發大乘心,行菩薩道。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