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桑寺(雅桑噶舉派祖寺)

雅桑寺,在山南之乃東縣地區,坐落于縣駐扎地南端、貢德貢鄉雅桑的卞可日山腰上,海拔高度4330米。雅桑寺是雅桑噶舉派(系帕竹噶舉八小支派之一)的祖寺。該派剛開始于格丹益西僧格(?~1207。門隅人。幼時幫人牧羊。之后拜帕木竹巴從師學法)。他的徒弟卻吉門蘭于1206年(藏歷火虎年)主持人建造了雅桑寺。

雅桑·卻吉門蘭(1169~1233)意為“法愿”,藏族佛法家,雅桑噶舉派的創辦人。1169年(藏歷第三繞迥之土牛年)生在藏協瑪莫地區,屬努氏大家族,爸爸全名是莫嘉,媽媽全名是龍都繃吉。童年時他依正·堪布卻敦遁入空門為僧,取法名“卻吉門蘭”;后從軌范師聽受《毗奈耶》和《甘丹法類》,能當然生起修的作用;18歲時,在嘉杜寺從親老師魯嘎、軌范師貢格瓦和梁·達瑪思吉、屏老師麥恰等上師受比丘戒,精磨《毗奈耶》,尊稱“魯技刑事辯護律師”;二十五歲時在尼達寺任副法座;二十五歲時在尼達寺任副法座;27歲時先在夏相寺當大管家,后從帕木竹巴大徒弟薩熱瓦·噶丹益西僧格學習培訓《大手印心要》、《耳傳識面》和《那若六法》等;38歲時,他在山南的雅隆寵物香波大雪山周邊建了雅桑寺,由寺而得雅桑噶舉。

卻吉門蘭人死之后,雅桑噶舉進一步和本地陣營緊密聯系。元朝時,雅桑是十三萬戶(即噶瑪萬家、止貢萬家、蔡巴萬家、塘波且巴萬家、帕竹萬家、雅桑萬家、拉堆洛萬家、拉堆洛萬家、古爾摩萬家、曲彌萬家、襄萬家、霞魯萬家、羊非凡萬家)之一,盡管陣營并不大,但很活躍性。14世紀中期,曾和止貢、蔡巴協同起來相互與帕木竹貢、蔡巴協同起來相互與帕木竹巴為敵,到1349年前后左右,帕竹上官·張曲堅贊(1302~1364)把雅桑萬家消滅,將其轄地劃入帕竹政黨(于1354年替代薩迦政黨而創建,共傳十三代法王。至1618年被藏巴汗創建的噶瑪政黨打倒,執政西藏自治區共達二百六十四年時間),雅桑噶舉此后一蹶不振。格魯派盛行后,在帕竹和雅桑這兩個地區陣營的抗爭中,格魯派是顯著地偏向帕竹,抵觸雅桑的。雅桑地區陣營衰微以后,雅桑噶舉的教學也隨著慢慢失傳已久了。

雅桑寺經營規模非常宏大,總面積9萬平方(東西長250米,南北寬360米)。寺院伴山而建,星羅棋布,逐層拉高,眾山似六七排房子,寺廟圣殿頂端還飾以光輝的金頂,光彩耀眼,再加前面繞攀山寺的細細長長“之”字型主道相映,與拉薩市西藏布達拉宮的氣仿,因此被稱作“小布達拉”。寺院完工后,在它的周邊依次修建了雅桑各代師傳喇嘛的福報殿,另外又為每個喇嘛建造了總面積為14初(1初約40厘米)的靈塔,這種更把雅桑寺裝點得雍容華貴,莊重多彩多姿。

雅桑寺內主供的鋁合金釋迦牟尼佛象,比拉薩大昭寺里的釋迦牟尼像還高20cm;也有極其寶貴的緞制無量壽佛唐卡,傳說故事這幅唐卡做成后還舉辦了莊重的開光儀式,因而這幅唐卡近百年如新口,一塵不沾。雅桑寺原身寺是西藏布達拉宮的譯倉(閱覽室),之后奉林大家族的拉章為寺。文G時被毀為廢區,現僅剩一些破墻和某些圣殿。該寺收藏的《雅桑噶寺史》,為科學研究該寺歷史時間、雅桑噶舉歷史時間及其西藏自治區史出示了關鍵的材料。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