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西建白寺,始建公年1445年,占地100余畝,總建筑面積為1200平米,山珠妥貢培建立,始奉竹巴噶舉。竹巴噶舉創辦人為帕木竹巴的徒弟藏巴甲熱·益西多吉。林熱·白瑪多杰生在娘堆(今江孜)地區,父親以從醫和占卦為業,他幼時隨惹醫生學習培訓醫道;38歲時帕木竹巴從師。帕木竹巴人死之后,他便到衛藏地域干支流,曾協助蔡巴噶舉的祥·尊哲扎巴打過仗,這期內他得到了很多財富。晚年時期他在哪浦寺招徒傳教士到過世。藏巴甲熱·益西多吉也是娘堆人,他初期觸碰過本教、寧瑪派、噶舉派別的支派的教學,23歲時拜林熱·白瑪多杰從師,學會了噶舉派的“拙火定”教學;33歲時從祥·尊哲扎巴受戒遁入空門,先在熱垅(今江孜地區)建熱垅寺,后在拉薩市西北建“竹”寺,竹巴噶舉即因而而出名。15世紀后,由宗喀巴徒弟吉·喜繞僧格的弟子吉·西繞貢布將扎西建白寺改宗格魯派。格魯派是藏傳佛教最遲盛行的一個教派,創辦人為宗喀巴。在14世紀末和15世紀初,宗喀巴對于那時候藏傳佛教各教派戒條松弛的情況,推行了“宗教改革”,獲得了僧俗頂層和人民群眾的擁戴,并創新了祈福秘笈會,意味著格魯派的開創。之后,格魯派擊敗諸多艱難,建立了達賴、班禪兩大活佛世系,把握了西藏地方政教實權。公年1613年,第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將該寺編為哲蚌寺阿巴扎倉的分寺;1933年,第九世班禪曲吉尼瑪把該寺交到經師羅桑旦增旺吉管理方法,從而羅桑旦增旺吉便變成該寺的節目主持人。
扎西建白寺關鍵工程建筑有正殿、夏正殿、次尼拉康、能飾金剛護法圣殿、牛頭金剛護法圣殿、甘丹拉康。十年浩劫被毀,1986年國這有撥專款開展了建造,修復了原狀。扎西建白寺正殿為藏飾坡屋頂工程建筑,頂部墻用赭色白瑪草裝飾設計,上嵌入猛獅、摩羯座魚、法輪、青銅鏡、邊緣垂吊鈴,殿頂前中間豎鎦金寶瓶,四角豎起柱型牦幢。殿前有一城市廣場,豎一瑪尼國旗桿(高25米)。從城市廣場拾級而上便進到前廊,而后進到佛殿。正殿主供三世佛及宗喀巴師生三尊,無量壽佛和小宗佛象;四壁繪彩宗喀巴傳略墻壁畫。正殿二層前端開發為靈塔殿,主供十六十八羅漢,形象各異,惟妙惟肖;后面為格桑佛殿,主供釋迦摩尼佛,高2.5米,收藏有《甘珠爾》、《丹珠爾》大藏經各3套。
扎西建白寺夏正殿是喇嘛聚會的地方,由經堂和佛殿構成。經堂墻壁畫為八十德盛,宗喀巴傳略,佛殿主供5米多的銀質強巴佛,造型設計精致:經卷架子上放有《甘珠爾》及格魯派一部分經典。次尼拉康,主供羅桑旦增旺吉泥塑像,西邊供八大醫師鎦金塑像,墻壁畫繪彩五色文殊五尊(即聰慧文殊、聰慧文殊、獅子座文殊、無垢文殊、儒童文殊)。甘丹拉康,高二層,下一層為印經院,內容為佛書;頂層為南、北佛殿;南佛殿主供強巴佛及空白行佛母、達瑪巴扎·旺久曲桑泥塑像,墻壁畫為三十五佛、密集金剛。三十五佛為釋迦牟尼一生的佛教故事畫,釋迦牟尼垂直居中,三十五尊佛象一排排左右排序著,她們全是如來佛祖形,高肉髻,斜披上僧衣,里邊衣著衷衣,身色為紅、藍、白、黃不盡相同,依照佛書《決定毗尼經》的叫法,犯事要墮入地獄,務必要向三十五佛悔恨方可獲免。密集金剛,有三臉:垂直居中藍臉右白臉左臉紅;各三眼:頭著五瓣冠,代表五類佛和觀音菩薩(密宗四瑜伽健身類);有六臂,表明男人女人都是有三種性別符號,有三對方式和聰慧,有三種身亡的代表;手上執有金鋼(方式)、鈴(聰慧)、法輪(教規)、寶(所需造就)、短刀(切斷無明)、荷花;其明妃系可觸金鋼母。北佛殿,主供央經·珠白多吉和央格白多吉銀質靈塔,高2.7米,又供其泥塑像,此二人為恩瓊寺得道高僧,是西藏自治區知名的藏文語法改革家。時輪金剛護法神殿,主供泥塑制作時輪金剛。時輪金剛體為深藍色,四頭,每頭三眼,左頭一臉鮮紅色,右側二張臉呈淡黃色和乳白色,那逐層的胳膊向四周呈放射形產生一個圓形;時輪金剛和他相擁的明妃加起來共三十二支手,各自持佛教法器斧、棒、輪、月刀、戟、短劍、弓弩、荷花、大海螺、鉤索、骷髏頭鼓、骷髏碗等,各自喻意福得、聰慧鉤召、吉祥如意、摧破。正殿還懸架有刀、槍、矛、盾、弓、劍等武器。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