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入世而有為者,須先領得世外風光,否則無以脫垢濁之塵緣;思出世而無染者,須先諳盡世中滋味,否則無以持空寂之后苦趣。——明·洪應明《菜根譚》
一天,無相禪師頭頂炎炎烈日,行走在路上。
他一路旅途勞頓,不免又饑又渴。剛好看到不遠處,有一個青年在溪水里踩水車,于是就快步走上前去討水喝。
青年遞給禪師一碗水,同時用一種羨慕的口吻說:“禪師!如果有一天我能看破紅塵,一定會像您一樣出家學道。不過,我可不想像您這樣四處行腳,居無定所。我會找一個僻靜的地方參禪打坐,而不再拋頭露面。”
無相禪師含笑地問道:“哦!那你什么時候能看破紅塵呢?”
青年說:“我們這一帶全靠這部水車取水,全村只有我會操縱水車,如果能找到一個接替我的人,屆時沒有了牽絆,我就可以看破紅塵,皈依佛門了。”
無相禪師說:“你說你最了解水車,那么我來問你,如果水車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離開水面會怎么樣呢?”
青年連連擺手說:“這可萬萬使不得!只有將水車的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轉才能取到水。如果把水車全部浸在水里,不但無法轉動,甚至會被急流沖走;完全離開水面更不能取到水。”
無相禪師說:“水車與水流的關系好比是個人與世間的關系,如果一個人完全入世,不免會受到五欲六塵的沾染。如果純然出世,自命清高,不與世間來往,那么人生必定會漂浮無根,空轉不前。一個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抽身旁觀,也不沉溺其中。出世與入世兩者并行不悖,才是為人處世和出家學道的正確態度。”
青年聽后,恍然大悟地說:“聽禪師這一席話,真叫我茅塞頓開,您真是我的善知識。”
無論是財、色、名、食、睡等五欲,還是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都能令我們流轉六道。不過它們之所以造成禍害,并不是自身的不凈,而在于人心的愚癡無明、貪愛染著。一個人對塵世的生活太過執著,貪愛會燒昏了頭腦;但如果舍棄世間的觀念,就會變得冷冰冰的了無生氣。人們理想的生活,應當是當放下的時候放下,當提起的時候提起。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