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各地寺廟樹立,佛殿中供奉的佛像更是品種繁復,不勝枚舉,最常見到的是三尊佛。所謂三尊佛,實際上是以中尊為主,左右二尊稱為“脅士”;士者,乃菩薩的意譯。不過,脅士并非必定僅限于菩薩,童子與羅漢也是常見的脅士,如:觀世音菩薩左右的善財、龍女;不動明王兩旁的制吒迦、矜羯羅二童子;釋迦牟尼佛以大迦葉、阿難二聲聞弟子為脅士;地藏菩薩左右為閔公、道明父子等等。
一般最為咱們所熟知的,仍以菩薩為主,例如阿彌陀佛的左右脅士為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稱為西方三圣;藥師如來與日光、月光二菩薩,或與藥王、藥上二菩薩,稱為藥師三尊;毗盧遮那佛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圣等。
脅士是表明中尊之德,例如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士分別是苦行榜首的大迦葉尊者與多聞榜首的阿難尊者;佛陀是一個能解能行的圣者,大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則代表行與解,把多聞、了解和修行合起來,便是釋迦牟尼佛的滿意果行了。
華嚴三圣中的毗盧遮那佛是佛的法身,右邊是大行普賢菩薩,左面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表明具足了大行、大智,才干成果佛的法身。
西方三圣中的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是大喜大舍,能成果“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便是阿彌陀佛的無量積德行善。
此外,觀世音菩薩左右的善財、龍女,地藏菩薩左右的閔公、道明父子,乃表男女、老少相等的意思。
脅士還有幫忙中尊教化的含義,特別像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補處菩薩”,也便是說,將來當阿彌陀佛入滅后,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將依序補位成為教主,因而含有傳法、交棒的含義。更重要的,以上這些其實都是在啟示咱們,佛法是非常重視“行解偏重”“知行合一”“?;垭p修”的,除了慧解以外,往常的修持實踐也不行忽視,如人之眼足,要相得益彰才干功果滿意。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