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教修行的必要條件是——要養(yǎng)成堪任修行的清凈身器。所謂清凈身器,身即指修行者的所依身,器是比方,所依身堪能包容無漏圣道,名為清凈身器。
《阿毗達(dá)磨順正理論》中記載:“身器清凈略由三因,多么謂三因,一身心遠(yuǎn)離,二喜足少欲,三住四圣種。”身器的清凈包含如下三個方面:
一、身心遠(yuǎn)離
隔絕與惡友的往來,遮止有違圣道的惡緣,亦即離去身上的穢相,是為身遠(yuǎn)離;在心里除掉不善的思想,不起不正的別離,亦即離去心上的穢相,是為心遠(yuǎn)離。
二、喜足少欲
即無缺乏與無大欲。無缺乏是喜足之意,指對自己現(xiàn)已得到的生活條件感到歡欣、滿意,而無缺乏之想;無大欲為少欲之意,指對未得到之物沒有過火尋求的欲念。
三、住四圣種
四圣種即衣服喜足圣種、飲食喜足圣種、臥具喜足圣種與樂斷樂修圣種。其間所謂的樂斷樂修,指樂斷煩惱、樂修圣道。此四者為圣道生起之因,故名圣種。
佛陀之所以立此四圣種,首要是為了對治衣服、飲食、臥具、有無有之四愛。
其間所謂有無有愛,包含有愛和無有愛兩者:有愛即自體愛,指有情固執(zhí)于自體而起的愛染;無有愛指有情固執(zhí)于自體將來斷滅,由此而生的愛染之心。以上四愛是障道之緣,所以佛陀立四圣種以對治之。
隨機(jī)文章: